5月30日晚,淮安大劇院舞臺上,童聲齊唱《新安旅行團團歌》。一群稚氣卻堅定的身影走向硝煙炮火,80多年前“新旅”的紅色歷史再現觀眾面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回信一周年之際,兒童...
“拼命地做工拼命地跳,一邊學習一邊教,別笑我們年紀小,我們要把中國來改造……”5月30日晚,淮安大劇院舞臺上,童聲齊唱《新安旅行團團歌》。一群稚氣卻堅定的身影走向硝煙炮火,80多年前“新旅”的紅色歷史再現觀眾面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回信一周年之際,兒童劇《新安旅行團》首演活動在新安旅行團的誕生和出發地——淮安市舉行,并通過全網直播方式與全國觀眾見面。
圖為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劇照。淮安日報社 譚鑫 攝
“新旅”再啟程,是回歸亦是致敬
“討飯就討飯,討飯也要救國!”鏡頭回到戰火紛飛抗日救國的年代,一個飄著細雨的早晨,淮安河下古鎮蓮花街新安小學走出一支少年兒童抗日救亡團體——新安旅行團。他們中年齡大的17歲,小的才12歲。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淮安市委宣傳部共同打造的現實題材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在淮首演,“‘新旅’+淮安”組合具有特別意義。
1935年,新安小學14名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在國之危難中踏上征途,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宣傳黨的主張,譜寫了少年兒童愛國奮進的壯麗篇章。1946年,毛澤東主席曾給新安旅行團寫過親筆信,勉勵他們辛勤工作。2021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旅行團母校——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們回信。兒童劇《新安旅行團》此次落地淮安,讓歷史穿越時空回到當年的出發地,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激發出振奮人心的力量。
走過大江南北,亦走過全民抗戰的艱辛歷程。歷史上,“新旅”所經歷的,是中華民族飽受鐵蹄蹂躪的苦難歲月,也是抗日救亡思想風起云涌的偉大時代。當時,幾乎所有代表進步力量的社會名家們都和這群孩子們有過感人的羈絆。目光投向舞臺,“新旅”成員們在上海為魯迅先生扶靈,去北平慰問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去綏遠慰問“百靈廟大捷”的傅作義將軍部隊,到蒙古大草原腹地、到敵機轟炸下的昆明宣傳抗日……一幕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場景讓觀眾由衷感受到,這些孩子是歷史的親歷者和創造者,與家國命運息息相關的“新旅”故事,值得人們去了解和書寫。
對于江蘇而言,此次創排不僅取得兒童劇體裁在藝術上的突破,也是以“國家級院團+地方政府”的組合模式開啟央地合作的先河。這部凝結著“國家隊”和新安小學師生共同汗水的優秀劇作,已然將紅色種子種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作為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貫徹落實的最好回應。
跨時空敘事,讓“新旅”生動可感
“十七載革命歲月,五萬里救亡征途,‘新旅’的故事用傳統敘事結構很難完整地表達。該劇采用跨時空敘事手法,選擇典型時刻,凸顯烽火歲月里孩子們的睿智勇敢和愛國情懷。”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該劇出品人、總編劇馮俐說。為了讓“新旅”立于舞臺,她專門要求主創團隊收集大量文字和圖片資料,并尋找還健在的老團員們進行多次座談,深入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程,把這段中國青少年兒童的非凡經歷演繹得有血有肉。
在一次次生動詳實的“歷史課”上,在和“新旅”老團員的深入交流中,主創團隊深刻認識到,不怕犧牲、愛國奮進,決定了“新旅”獨一無二的精神風貌。該劇編劇、導演張顏將全劇表達的重點歸結于“家國情懷”,對不同時空進行精心剪裁。舞臺從當下的新安小學閃回到1935年,孩子們為了能繼續開展長途修學、宣傳抗日救亡而據理力爭;滴水成冰的寒冬,團員忍著饑寒在上海街頭叫賣地圖,宣傳愛國思想;桂林大轟炸,敵機隆隆,他們倔強地挺直腰,向著天空高唱《巖洞教育歌》……“要用每一個細節、每一句飽含感情的臺詞,把他們栩栩如生地推到觀眾眼前。”張顏說。
純真的孩子,本真的表演,最直抵人心。當“新旅”團員陳默在黃河邊聲嘶力竭地呼喊爸爸,不少觀眾淚濕眼眶。“他們以小小的身軀承擔起挽救家國危亡的責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淮安市實驗小學學生王語軒說。小演員的“入戲”,讓觀眾清晰地感受到一顆顆赤子之心中的大愛。
不乏寫意的藝術特質,真善美的理念貫穿整部劇的始終。劇中多處采用珂勒惠支繪畫風格的背景,用燈光營造不同的假定性空間,為劇情增添詩畫般的意境,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深刻感受到“新旅精神”在當下的延續。
今日之“新旅”,誠如昔日之所愿
現代與過去多空間交叉,兩代愛國少年的時空回眸,無不讓人感慨今昔雖變,“新旅精神”不變——當年的小團員在戰火中磨煉、成長,如今的孩子們緊跟前輩的腳步前行,不怕艱苦、愛國奮進的信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壯大。
該劇總召集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創作部主任毛爾南深情地說,這部劇為孩子寫、由孩子演、給孩子看,最艱辛的工作來自孩子,最大的驚喜也來自孩子:共有25名新安小學學生在劇中擔任“主角”,他們幾乎沒有接觸過戲劇,僅兩個多月,就從剛進組時的手足無措,到能在舞臺上流暢地完成全劇表演。
以兒童劇的藝術形式貼近革命前輩的心靈世界,于孩子們而言無疑是人生歷程中一次珍貴的精神洗禮。“當年‘小好漢’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好多困難。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在劇中扮演少年“盛盈盈”的三年級學生王思懿說。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到“新旅”的歷史里,與先輩們的雙手隔空交握在一起。
“新旅”,誕生在烽火連天的抗戰階段,傳承在紅旗獵獵的建國大業中,亦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煥發出時代的魅力和精神的動力。這一年來,江蘇全省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持續深化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將信仰的種子厚植廣大青少年心中。
《新安旅行團》的首演,在全場觀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孩子們把角色立住了,讓我真切感受到新旅‘人小志氣大,愛國走天下’的紅色精神,意識到新時代少年正在接棒前行。”現場觀眾、小學教師盧璐說。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將是一個難忘和特別的‘六一’,希望通過這部劇,把‘新旅’故事代代傳下去。”馮俐表示,《新安旅行團》猶如一粒種子,首演后還要再把它種回“母親土”里,成為新安小學的常演劇目。首演結束后,該劇將由新安小學師生們“復刻”一個校園版本,在全省、全國組織巡演,以戲劇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新旅”,傳承紅色精神。
來源:新華日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