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四年級學生前往濟南高新區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開展研學活動,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與探索的人工智能之旅。
抵達示范中心大廳,一臺智能機器人成為孩子們探索AI世界的“引路人”。講解教師詳細介紹了機器人的多種功能,除常見的舞蹈、語音交互外,還涉及醫療、救援等領域。孩子們通過近距離觀察機器人結構演示,將抽象的“算法”“程序”概念具象化,四(3)班學生馬許諾說:“原來機器人也有‘大腦’!它們的傳感器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
在二樓無人機體驗區,盤旋的飛行器立刻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專業教師耐心講解無人機的飛行原理、導航系統及行業應用場景后,進入激動人心的實踐環節。孩子們手握操控器,以第一視角體驗無人機飛行。此次“空中冒險”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更讓他們切實體會到科技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人工智能入門課堂上,孩子們搖身一變成為“小小程序員”。借助圖形化編程軟件,他們為機器小車輸入指令代碼,運用顏色識別技術實現小車前進、轉向等動作。隨著程序調試成功,小車在彩色指令卡的指揮下精準運行,課堂上歡呼聲不斷。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復雜的編程邏輯變得易于理解。
圖像識別專題課程同樣精彩。孩子們通過互動實驗,了解人臉識別、物體檢測等技術,親手訓練簡易圖像識別模型,理解了“數據”“算法”“深度學習”等專業術語背后的邏輯,感受到人工智能對人類視覺能力的拓展。
返程途中,孩子們依舊沉浸在探索的喜悅中,紛紛表達自己的科技夢想:“我以后要發明照顧老人的機器人!”“我想讓無人機幫農民伯伯播種!”活動帶隊教師、四年級級部主任李敏表示:“今天的體驗不是要培養程序員,而是要在孩子心中點燃探索的熱情,讓他們知道科技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工具。”
此次研學活動,稼軒小學的學子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領域,不僅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在心中種下探索與創造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