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組織部宣布周紅波同志任南京市市委書記,韓立明同志不再擔任。周紅波出生于廣西桂林,曾任職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他表示,南京是一座歷史厚重、充滿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編輯 | 創客公社 吳昊鈺
剛剛過去的周末,南京迎來了重磅的人事調整:新任市委書記上任!
12月1日,江蘇省委組織部網站消息,中共中央批準:周紅波同志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和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同志不再擔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職務。
官方資料顯示,周紅波是一位70后,廣西桂林人,曾在廣西、海南任職,有著近10年的省會市長經歷。此前,周紅波是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周紅波還曾在1988年考入南京農業大學,是南農農學學士。
如今32年光陰流轉,五十四歲的周紅波再次踏上了南京的土地,成為了南京這座千萬人口大都市的領航者。
對于此次履新,周紅波表示,完全擁護、堅決服從中央和省委的決定,衷心感謝組織的信任。他說,南京是一座歷史厚重、充滿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接過南京事業薪火相傳的接力棒,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踔厲奮發、扎實工作,全力推動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在南京落實落地、見行見效,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展現‘走在前、做示范’的新氣象新作為。”
擁有近10年省會市長經歷:
“重視民意、務實”、曾在無車日乘公交車出行
1970年10月出生于廣西桂林,周紅波在1988年考入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系農業昆蟲學專業。
1992年7月畢業后,周紅波回到家鄉,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植保總站工作了10年。他深入田間地頭,與農作物和病蟲害打交道,從香蕉組的種苗培育做起,再到病蟲測報站,歷任總站秘書、站長助理、副站長等職。
2002年,周紅波調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先后任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人事處處長等職。
2006年9月,周紅波迎來仕途重要的轉折點,他離開省農業廳,到地方任職,擔任南寧市副市長。時年36歲的他,也成為廣西當時最年輕的廳級干部。
2011年8月,41歲的周紅波擔任南寧市代市長,兩個月后轉正,正式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市長,這一紀錄保持了5年之久。
在南寧當市長時,有媒體報道稱,周紅波“重視民意、務實” “喜歡網絡問政”。2011年9月,時任南寧市代市長的周紅波還曾在無車日乘公交車出行。
從2011年到2020年,周紅波擔任南寧市長超過9年。任職期間,南寧的經濟增長連跨多個千億臺階。2020年3月,升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躋身副部級。
主政三亞:
整改拆除三亞鳳凰島二期
2021年1月起,周紅波擔任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
彼時,三亞市原市委書記童道馳剛剛落馬,履新當天,周紅波就主持召開了三亞市委常委會會議,會議強調,“以案促改加強制度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嚴守廉潔底線,加強家風門風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主政三亞期間,周紅波整改拆除了歷經兩輪督察、久拖不決的三亞鳳凰島二期。他每日一調度、每月召開常委會聽取工作匯報或現場調研督導,不定期實地暗訪。
“看幾遍報告材料,不如實地走一走。現場調研能直觀看到施工的進度和成效。”周紅波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一切工作往實里走,才能出實績、見實效。”
鳳凰島二期工程拆除后的海南三亞灣
2022年3月,鳳凰島二期工程完成拆除,比規定時限提前9個多月。拆除后,鳳凰島二期工程的海域一片澄碧,三亞河入海處,浪大水急。
現場辦公、一線督導,是周紅波從南寧到海南一以貫之的鮮明工作作風。曾經有身邊的干部說,周紅波不坐在辦公室或會議室里聽匯報,不坐在車上看情況,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用腳步干工作”。就是憑著這“一線工作法”,周紅波在從南寧到海南,啃下了無數的硬骨頭。
“作為市政府班子的班長,遇到困難必須以身作則,敢于擔當、大膽創新。”在周紅波看來,這是一個城市主政官員應盡的職責。
如今,從祖國的最南端,周紅波跨省來到兩千多公里之外的東部重鎮,接棒南京市委書記一職。這位南農學子,也在闊別南京32年后再度回歸。
執掌江蘇省會,于周書記來說,是在對工作能力高度肯定的同時,再次給予的重大的考驗。如何在特殊時期挖掘出這座六朝古都的發展潛能,打破當前的發展瓶頸,將是周書記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周書記將為南京激起怎樣的波瀾?讓我們拭目以待。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文章素材來源:
南京日報:《周紅波:完全擁護、堅決服從中央和省委的決定,衷心感謝組織的信任》
人民日報:《三亞鳳凰島二期工程拆除整改:如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矯正錯位政績觀?》
鳳凰網江蘇:《周紅波履新南京市委書記:曾擔任省會市長近十年
原文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z08X2MOf3_bRkW6yjtNvzw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