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上發布“美韻鑄魂?思政領航”建藝學院“美+思政”計劃,根據計劃,2025年全年將通過文化節、視聽展、漫畫大賽以及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可以做游戲集章的創意市集、用38幅手繪圖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展示全國幾十所高校學子的攝影藝術作品……5月22日一早,雖然小雨淅淅瀝瀝,但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西側拱廊內卻熱鬧非凡,當日,以“繪時代·創未來”為主題的北京交通大學創意文化節開幕,文化節上發布“美韻鑄魂·思政領航”建藝學院“美+思政”計劃,根據計劃,2025年全年將通過文化節、視聽展、漫畫大賽以及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以“繪時代·創未來”為主題的北京交通大學創意文化節開幕。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新京報記者現場了解到,本屆創意文化節共設計了五個展區,分別是“銘赤心·烽火淬煉”“汲古韻·文化交響”“鑄路魂·鐵路情長”“心晴朗·萬象共生”“繪藍圖·新程啟航”,在展區一旁的創意市集上,學生們現場擺攤,活字印刷、集章打卡、手工捏泥等互動性較強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參與。
“今年的文化節較往屆有三大創新點,其中,舉辦創意市集是打破‘被動觀展’,建立‘身體參與式認知’,讓學生們可以體驗藍曬、漆扇、活字印刷等非遺制作項目,通過夸夸鏡、扭扭墻等游戲藝術療愈、解壓。”建藝學院黨委書記秦思陽介紹,另兩大亮點是設置了“烽火鑄魂”主題教育展和雄安新校區沉浸式VR體驗展區。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院學生發揮專業特長,手繪抗戰中的著名戰役,致敬那段用生命鑄就民族脊梁的崢嶸歲月。
此次文化節中,數字媒體藝術2201班葉書華和團隊小伙伴們搭建了“數字游牧工坊”,即通過投影映射、手勢交互,模糊虛擬與現實的創作界限。“這是我們學習的前沿技術手段,包括虛擬現實、三維建模、交互設計和AI生成內容的體驗,這個工作原理是在我們搭建的黑暗空間里有一個交互裝置,其中設置的紅外攝像頭會捕捉我們的影像,并生成一個動態影像跟我們互動。”當葉書華的雙手像鳥一樣扇動時,影像上便出現了扇動翅膀的鳥。“我覺得創意文化節的意義遠不止于成果展示,它不僅是我們進行創意碰撞、展示自我的平臺,更是一個師生協作共創的孵化器。”葉書華說道。
大學生們在創意市集上玩游戲解壓。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在內場活動中,第三屆北京高校師生鐵路攝影作品展同期進行。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大三學生袁明方介紹,本次攝影展的一大亮點就是吸引了很多外地高校的學生參加,共收到來自全國30所高校師生的投稿,其中包括14所京外高校,此外還有來自成都鐵路局的鐵路青年共同參與,投稿作品總量近800幅。“學生們拍了很多全國各地的鐵路,從大理的洱海邊到東北大興安嶺,再到云南山區,展示了鐵路在祖國不同區域運行的風景。”袁明方介紹,此次攝影展從鐵路交通成就、科技發展、人物故事和藝術欣賞四個維度,引導廣大青年傳承鐵路文化,弘揚高鐵精神,積極投身交通強國建設。
接受采訪時,建筑系副教授陳泳全講述了10年來帶領學生開展建造節的體驗和感受,他表示,今年是北京交通大學建筑學辦學40周年,建造既是物質實體凝聚連接的過程,也是文化、精神、智慧轉化的過程,是一種多維度、多系統、多感知的人—物交互過程。通過建造學生們可以感知力的傳遞、體會現實誤差與預期理想的差異,體會面對遺憾、錯誤依然要用智慧去順應化解的專業態度。
“比如建筑外側的木構建筑‘傘亭’就是學生們親自設計搭建的,以前那里是根本沒人走的小路,自從我們搭建起來后,大家都來這兒打卡,這種變化不僅對學院的學生,對整個校園都是潛移默化的美的影響,我認為,‘美育’不是我告訴你什么是美,你就能獲得美,美的建筑環境本身會起到浸潤人心的作用,建筑學要發揮美育的作用。”陳泳全說道。
今年的鐵路青年攝影藝術展吸引了很多外地高校的學生參加。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開幕式上,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國岫表示,此次文化節搭建了創新實踐平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喚起學生對文明社會的向往和追求,起到“德育、啟智、健體、樹人”的目的。他提出三點希望:希望全體師生踐行“知行”校訓,不斷推進文化實踐;希望建藝學院繼續推進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彰顯交通特色;希望建藝學院主動作為,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