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舉行“十八而志夢起航,奮楫揚帆共成長”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典禮。
宇宙是什么?誰在決定宇宙的命運?2月12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高中部的開學典禮上,學生們迎來了“院士開學第一課”,該校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武向平為大家帶來關于宇宙的科普講座。現場,該校還特別為高三學生們準備了隆重的“成人禮”,寓意學校將為他們的高考保駕護航。
院士武向平給大家帶來關于宇宙的科普講座。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從科學角度解釋《三體》等科幻作品中的描述可否存在
“人類常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而我們天文學家問了更大的問題‘宇宙是誰?宇宙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武向平在開場中這樣說道。
站在臺上的他身姿挺拔,語速很快,從宇宙的含義講起,武向平帶領學生們開啟一段宇宙之旅,穿越宇宙時空的長河,感受浩瀚宇宙的魅力。在講座的最后,他祝愿學生們“愿每一個你,在宇宙中都像星光一樣閃爍”,一席話迎來臺下熱烈的掌聲。
“有個電視劇叫《三體》,其中講到的‘三個太陽’,這個真的存在嗎?”“《流浪地球》中建造發動機推動太陽,這可行嗎?”在互動中,學生們就當下熱點和閱讀興趣紛紛問道。“我沒看過‘《三體》,也沒看過《流浪地球》,這些都是科幻類文學作品,科幻我是不看的。”武向平誠懇的回答引發了臺下一片笑聲,但是在問清楚學生的好奇點之后,他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這些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哪些是可以存在,哪些是不成立的。“三個恒星這個系統可以存在,但是不穩定,生命很難在其中存在。”武向平向學生們解釋道。
希望傳達給學生“宇宙可以被理解”
在課后接受采訪時,武向平告訴新京報記者,孩子們對宇宙很感興趣,作為天文學家,他在這堂課上就想把現在天文學所發現的,以及宇宙的最新知識點分享給大家,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不論其將來從事什么工作,只要知道了宇宙的神奇,將來都會帶著這樣的夢想,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科幻故事固然很好,但是從專業角度來講,天文學家更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武向平笑著向記者解釋自己在和學生互動中提到的內容。“有人說天文學家很浪漫,其實我們并不浪漫,我們眼見為實,相信觀測到的事實。”
同時,武向平也希望能夠傳達給學生一個信息:“宇宙很大,但宇宙可以被理解”。“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走得比我們更加遠,思考更加深層的問題。”武向平說道。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陸建偉介紹,邀請院士來講《開學第一課》是該校的傳統,每個學期都會邀請一兩名院士開展授課活動,主要目的是用院士們前沿的、高端的視野給學生們做學科和人生的啟發。“院士在研究中,都有一些攻堅克難的經歷和感悟,這些可以拓展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學科素養,激勵大家奮發圖強,好好學習。”陸建偉介紹,從學校成立至今,該校已經邀請了65位院士進校和學生們做互動交流。
高三學生走過學校特意設置的氣球拱門。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高三學生迎來特殊的“成人禮”
在“院士開學第一課”之后,該校在名為“十八而志夢起航,奮楫揚帆共成長”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典禮上還為高三學生舉辦了“成人禮”。在體育館,學生們依次從紅色氣球拱門下走過,校長和老師為學生戴上“幸運手鏈”,這寓意著在接下來的100多天里,學校將為同學們保駕護航,沖刺高考。
陸建偉介紹,高三的學生還有幾個月就要參加高考,他們的年齡也已經接近18歲,學校利用開學典禮的契機為大家舉辦一個短小而莊重的成人儀式,希望學生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即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也借助儀式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面對自己人生的重大變化。
在開學典禮現場,記者注意到,經歷了一個“超長寒假”后,學生們彼此相見顯得很興奮,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熱絡地聊天。陸建偉介紹,居家線上學習期間,孩子們學習內容和強度都一直保持得很好,接下來的新學期,大家需要適應體育課。“大家的體能、體質需要慢慢恢復,因此在開學第一周以‘慢恢復、輕量級’為主,做隨時可以停止的運動以恢復孩子們的心肺等身體功能。待慢慢適應到正常狀態,才開始正常強度的體育活動。此外,該校還將展示一些孩子居家學習和寒假期間的成果,讓大家能夠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