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團隊研發的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首批藥物已于本月7日實現商業放行。
7月19日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團隊研發的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首批藥物已于本月7日實現商業放行。
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介紹了清華大學科技創新工作十年發展成效和經驗。2012年以來,清華大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和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首位,高水平論文質量大幅提升,38項創新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會上,曾嶸還介紹了清華大學開展新冠疫情科研攻關的情況。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清華大學的抗疫科技成果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應急管用的成果,部分成果已經服務于抗疫一線。
例如,醫學院劉鵬、藥學院白凈衛、生命學院王建斌團隊完成了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監測系統,這個系統實現了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所有場館內的現場應用;社科學院彭凱平團隊開通了心理援助熱線,截止到今年4月底,累計接聽了5萬多次電話,危機干預案例387例,還研發了線上自助的心理測試和康復平臺,累計使用人數達到32萬人次。
曾嶸重點介紹了醫學院張林琦教授團隊的科研進展。據悉,張林琦教授多年來深耕HIV、SARS等傳染病病毒研究,新冠疫情暴發后,學校基于其長期的科研工作積累,迅速組織其與結構生物學、人工智能等領域教師組成跨院系、跨學科的聯合攻關團隊,領銜研發成功了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
曾嶸透露,該藥物已于2021年1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應急批準上市,本月7日,首批抗體藥物實現商業放行,“在醫院里可以用了。”
“今年隨著科技抗疫進入新階段,學校也通過專家調研訪談確定了未來科技抗疫的幾個重點方向。”曾嶸介紹,一是更快速準確的感染檢測技術。二是更高效的流行病學調查方式。三是防感染效果更強的疫苗技術。四是低成本有效藥物的開發技術。五是疫情防控社會效應評估技術。“學校也在多渠道籌集資金,長期穩定支持科技抗疫工作。”
此外曾嶸表示,目前,藥學院何偉教授和化學系劉磊教授團隊與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合作,建立智能新藥研發跨院系合作團隊,助力我國藥物研發邁向原始創新時代并進入世界第一梯隊,加快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的研發與上市。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