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韋東奕再次刷爆全網!網傳6人博士團隊遇到難題,耗時4個多月束手無策,這時,他們拜托北大同學聯系韋神。僅僅一晚上,韋神就發來了全部解題方程。緊接著,他們按照發來的方程進行測試,難題輕松搞...
最近,
韋東奕再次刷爆全網!
網傳6人博士團隊遇到難題,
耗時4個多月束手無策,
這時,他們拜托北大同學聯系韋神。
僅僅一晚上,
韋神就發來了全部解題方程。
緊接著,
他們按照發來的方程進行測試,
難題輕松搞定了!
事后,博士團隊為表感謝想給些酬勞,
可韋神直接拒絕,
拒絕理由是:太簡單了,犯不上花錢。
最終,博士團隊只好給韋神充了市政交通一卡通……
圖源:@封面新聞
新聞一出,
立馬上了熱搜。
對此,北大數學院院長淡定表示:
“別人做不出來,
韋東奕能做出來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回顧韋東奕的傳奇往事,
從不止步于此。
時間回到去年六月份,
當時,
一個抱著饅頭、
提著礦泉水瓶的男生火了。
他不修邊幅,
面對采訪還有點吐詞不清:
“我是北大2010級的本科生,
2014級的研究生,現在北大當老師。
喜歡數學,參加過高中數學聯賽,
得了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最后保送北大。”
圖源:@有道來探校
這就是韋東奕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而想要了解韋東奕,
就不得不提到北大校園里的兩則故事。
第一則,
大一剛開學不久,
韋東奕就從各省狀元中嶄露頭角,
成為了大學教授的助教。
課堂上,
教授給同學們介紹道:
“如果你們有不會的習題可以問我,
如果我不會可以問助教,
如果連助教都不會,
那估計就是題目錯了。”
第二則,
是在另一個班里,
韋東奕同樣被選為助教。
那天,
教授讓助教給同學們上課,
結果沒一個人聽懂。
學生抗議,
要求老師再講一遍,
沒想到老師不好意思的搓搓手:
“不行,助教講得太深奧了,我也沒聽懂。”
你就說,絕不絕!
作為能和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齊頭而立的他,
所獲得的頭銜、榮譽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高一、高二,
分別以滿分拿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一舉奪下金牌。
這么說吧,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
被譽為五大學科競賽中,
含金量最高、最難的比賽。
而最終能拿到滿分的,
放眼全球,也只有3個人。
韋東奕,
就是這三分之一。
他答對了全部6道大題,
滿分奪冠,并且一次性蟬聯兩屆金牌。
更值得一提的是,
韋東奕沒上過任何補習班,
比賽中的解題方法全是自創。
后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專家還專門研究過他的這種解法,
發現更簡潔、更快速、更實用。
于是,他們以韋東奕的名字來命名此解法:
韋方法。
那一年,他才17,
就被譽為千年一遇的“數學天才”,
站立在學術之巔,無人能及。
而后,北大向他伸來橄欖枝,
大學期間,他再創佳績。
大三那年暑假,
他抽空參加了第四屆丘成桐數學競賽,
在分析、代數、幾何、概率、應用的五項科目考試中,
一個人斬獲其中四項金獎,
并贏得個人全能金獎。
這是什么概念呢?
他所獲獎的這4個領域其實是不相通的,
好比一個人同時參加馬拉松、美容美發、挖掘機、甲骨文書法比賽,
并且都拿到了冠軍。
這是超級強悍的。
用他同學的話說就是:
韋教主憑借一己之力,
碾壓了我們的主要對手清華和中國科大!
而后,他碩博連讀,
26歲就博士畢業,
成為北大最傳奇老師。
除了在數學領域頗有建樹,
韋東奕的生活方式也很與眾不同。
堂哥韋晶洲如此評價:
“生活很隨意,也不講究吃穿。
采訪視頻里看到的礦泉水加饅頭其實是他的常態。
在北京,他1個月的生活費甚至不超過300塊錢,
其實他也并不缺錢,平時他不看電視不用微信,
但是愛聽收音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做數學題。”
圖源:@浙江日報
有人說他與社會格格不入,
有人說他腦子奇怪,異類分子。
而我,卻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國后浪的真正模樣。
充滿書香的北大校園里,
韋東奕每天都會拎著一個1.5L礦泉水瓶去上課。
這個瓶子陪了他很久,
上面的紅色塑料膜都被磨掉了。
北大一位數學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
從辦公室找出一個保溫杯送給他。
過了幾天,這位老師發現,
韋東奕換了一個新的礦泉水瓶,
并未用自己送的保溫杯,
原因是,他覺得礦泉水瓶用起來更方便。
爆紅后,還有人送水壺給他,
他說擔心影響師德師風,
叫大家別送了。
不僅如此,
他不吃肉,
因為覺得殺生是不對的,
所以一簞食一瓢飲,
饅頭就是最好的主食。
他很少用電,
即便炎炎夏日也會把空調遙控器束之高閣,
心靜自然涼。
當別的同學在宿舍開燈學習時,
只有他不開燈,
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
在黑暗中思考數學問題。
如此怪異,
想必一定讓人望而止步把?
然而,恰恰相反。
有同學曾在網上分享過韋神的趣事——
他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天才,
不管誰來問他問題,
他都是認真回答,毫無保留。
有一次,
宿管阿姨帶著讀小學的孩子來問問題,
韋神照樣一絲不茍,
很有耐心,不發一點脾氣。
別人宿舍串門都是聊天,分享零食,
只有韋神串門是為了借書、談數學。
最后,這位同學感慨道:
“韋神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純粹,
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只不過是不愿意浪費多余精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
韋神的數學成就曾轟動了國外各名校,
哈佛對他心動不已,
寧愿打破百年校規也要招他入學。
但韋神眼都沒眨一下,
直接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
金錢名利榮譽,
早已被他視作糞土,
他只要數學。
所以,他每天都要保證12個小時的數學研究,
什么難啃他學什么。
終于,2021年他獲得達摩院青橙獎,
在國際數學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
與人合作在隨機矩陣理論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我想,韋神的寶貴之處,
不僅僅在于他的驚人成就,
更在于他能在喧囂時代中,
不忘初心,堅守熱愛。
這種對名利的淡泊,
對學習的專注,
也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如此不凡的韋神,
他的父母究竟是何方神圣?
相比于韋神的「神」,
我們更應看到他的「根」。
1991年,
韋東奕出生在山東,
父母都是山東建筑大學教授。
更值得一提的,
是他已然過世的父親。
韋父生于60年代,
在那個高中生學歷都極為匱乏的時代,
他竟然本碩連讀,
拿到了山東大學的數學系碩士學位。
并被高薪聘到山東建筑大學當老師,
短短9年間,
學校兩次為他破格,
層層晉升,
最后成為了學校里的著名教授。
在生前,
韋父不僅是山東建筑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還是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
山東省教學會理事。
發表過SCI二十多篇,
國家級核心論文50多篇。
山東建筑大學的職工感慨道:
“韋東奕能如此癡迷于數學,
和他父親有很大關系。”
原來,作為韋東奕的領路人,
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天賦。
童年時期,韋東奕家里就裝滿了很多數學書,
不論淺顯的,難懂的,
他都一把裝進口袋,
帶到學校里當成課外書讀。
7歲那年,
韋東奕上一年級了。
那天,父親興沖沖地給他帶回一本禮物——
《華羅庚數學學校》。
其實這本書中,
都是些難度很大的數學題,
換作一般的孩子早就丟到一旁了,
可韋東奕卻愛不釋手,
并且一發不可收拾。
這之后,
韋東奕的生活就圍繞數學展開。
別的小孩喜歡玩游戲、野餐、運動,
但韋東奕整天就是捧著一本數學書,
走到哪,看到哪。
到了初中,
其他孩子都在追逐潮流,
可韋東奕還在用收音機,
聽的還是數學講座。
所有人都覺得他是一個“數學怪胎”。
但父親卻始終如一地陪伴他、支持他。
“來,我們做道數學題玩一玩。”
這不僅是倆人間的口號,
更是倆人消遣時光的最好方式。
正是在這種尊重孩子、以數學為樂、高手過招的培育下,
韋東奕從小就成為校園里的風云人物。
不僅獲獎無數,
數學成績始終全校第一。
而且,初二就加入了高中年級組的奧數集訓隊,
和一幫高中生一起鉆研數學難題。
對此,有人采訪韋父的教育秘訣,
韋父坦言道:
“完全是尊重他的興趣,
有興趣他就自己愛學,
全力支持就對了。”
不得不說,韋神的成功,
一方面來自他自身造詣,
可另一方面,
更源于父親的陪伴和引領!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的:
“父親是種獨特的存在,
對培養孩子有特別的力量。”
韋東奕的高中老師曾說過:
“他最厲害的不僅是天賦,
更重要的是專注和努力,
別人說什么他都聽不到,
他就一心遨游在數學世界里。”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像他一樣的家庭和天分,
但每個孩子都能決定自己,
在面對學習的時候,摒除外界干擾,
一心投入其中,練就極強的專注力。
這,就是韋東奕帶給普通孩子們的教育啟示——
選擇很重要,
你要選擇自己熱愛的領域,
這是動力來源。
專注很重要,
這個時代噪音太過吵鬧,
誰能認真專注,
誰就能走到最后。
努力很重要,
一萬個小時定律可以彌補各種不足,
助你走得更穩更遠。
希望每個孩子,
都能以自己熱愛的方式,
熱氣騰騰過一生。
—— End ——
作者:桑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