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學生考研,有求于導師的情況下,師生的杯盞交錯并不是禮尚往來的勸與敬,帶有很大的強制性。就算導師無法決定學生最后考研結果的“生死”,可一旦考上,與導師朝夕相處,學生為討老師歡心,怎能不全...
時值學生考研,有求于導師的情況下,師生的杯盞交錯并不是禮尚往來的勸與敬,帶有很大的強制性。就算導師無法決定學生最后考研結果的“生死”,可一旦考上,與導師朝夕相處,學生為討老師歡心,怎能不全力以赴,拼著命喝?
曾公開感嘆研究生推免面試“性別比失調”的浙江大學教授馮鋼,近日再度因“出格”言論卷入輿論爭議。近日,馮鋼在個人微博上聲稱:“曾經有一個考生直至今日我還念念不忘,他是保送到浙大讀碩。所有筆試面試都過了,我也以為沒問題了。但他報的是我為導師,而我師門的規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他那天是拼著命喝了,我弟子把他抬回賓館……但最后學校審核他還是沒過,最終去了南大我同門周曉虹門下……我一直覺得有愧于他,但我相信,這樣的男人絕對是中華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驕傲!”
此言一出,絕大多數網友表達了反對意見,質疑馮鋼言論所指涉的酒桌文化。中國人的飯桌承擔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而敬酒、勸酒的風氣近年來在“象牙塔”的校園里也屢見不鮮。本來,私下場合里,師生喝喝酒,拉近關系與活絡氣氛,并無不可,但從馮鋼描述的實例來看,又并非簡單的師生交誼那么簡單——時值學生考研,有求于導師的情況下,師生的杯盞交錯并不是禮尚往來的勸與敬,帶有很大的強制性。就算導師無法決定學生最后考研結果的“生死”,可一旦考上,與導師朝夕相處,學生為討老師歡心,怎能不全力以赴,拼著命喝?(還好沒出人命)身處權力位置的老師,不反躬自省自己的“失察”,不痛心學生的可憐,反而無限拔高,洋洋自得,實在有失師道尊嚴。
“拼死”意向固然可貴,但也要看為的是什么、值不值得拼。為正義事業而死重于泰山,為“師門規矩”拼命喝酒,這叫逞匹夫之勇;如此“勇氣”與“決絕”,一點也不值得夸耀(包括為自己的學業前途而一味討好某位導師)。學校里的學生、公司里的下屬屈從于導師、老板和酒桌文化,有時實屬無奈。不喝,影響機會和晉升,但這樣的文化一來模糊了公私關系,嚴重影響員工、學生的私人生活,二來,這樣的酒局也不具任何“生產性”,工作時間本應完成的溝通,課堂上本應講授交流的內容,不用在下班時間、教室以外來溝通、傳授。
而且,以我的經驗,有些老師、老板,到了飯桌上并不想跟學生、下屬平等交流,大多數時間是小人物在聽大人物吹牛。近年來在日本,職場的酒桌文化正在退潮,市場調查公司Neo Marketing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至29歲受訪者中,超過一半基本上不熱衷、也不喜歡下班后的酒局和應酬,主因是厭惡與老板往來。“我要準時下班”的觀念在日本年輕人中漸漸流行。如何向酒桌文化說“不”,如何為普通學生、年輕職員創造可以向應酬和無效社交說“不”的環境,這是負責任的教育機構和企業應該考慮的。
雖然馮鋼事后也澄清,微博上發言帶有玩笑性質,但鑒于名人發言的影響力,我覺得有必要重申:國家賦予導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職責,不是用來滿足個人私欲淫威、私相授受的權柄,學生能否考上研究生、研究生能否畢業、能否評上獎學金,也要杜絕紙面成績和學業能力以外的因素。唯有如此,才能說我們建立了一個對所有受教育者一視同仁、有教無類的制度,我們的選拔考試,對于所有人才是公平的。而這樣的一視同仁和公平,不正是如今風頭正勁,掌握著資源和話語權的學者、權威、泰斗們年輕求學時夢寐以求的嗎?倘若有一點將心比心,贊學生拼命喝酒只為考上自己的研究生這樣的話,就不會說出口了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