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何高校卻如此熱衷更名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或者說從“學院”改口為“大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高校關注度、提升生源質量、獲得各方面更多...
古語云,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何高校卻如此熱衷更名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或者說從“學院”改口為“大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高校關注度、提升生源質量、獲得各方面更多“真金白銀”支持。
首先來說說關注度。在整個高校圈,叫“大學”的高校大多比叫“學院”的要響亮,而且實力要更強,自然也會吸引到更多的關注。比如說2018年底由“成都學院”更名而來的“成都大學”,在新校名啟用元年的高考中,就吸引了不少家長和考生的目光。
其次就是提升生源質量。通過改名吸引到更多關注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優質生源報考,這也是高校每年招生季角逐的重點方面。還是拿川籍高校為例,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在成功更名后,生源質量漲勢明顯。而地處長江尾的東華大學,自摒棄“中國紡織大學”的國字號ID后,對考生的吸引力遠不及同地域211大學明顯,被網友視作大學更名的最失敗案例之一。
最后則是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高校從“學院”更名“大學”,本身就需要不少硬性指標,而要想達到這些要求,除了高校自身努力外,還少不了各方資源的支持。一旦更名成功,從提升社會影響力和鞏固發展學校體量來看,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和校友等各方支持力度勢必會進一步加大,尤其是辦學經費,這是影響高校持續快速發展的核心關鍵。
最近,不少省份教育主管部門公布了2019年本地擬設置學校的名單,其中既有“學院”更名“大學”的常規操作,也有民辦高校轉設全新的校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地更名或轉設的學校數量很少,基本在兩、三所左右,從側面說明教育部對高校名字變更控制愈發嚴格,更加注重高校本身的內涵式發展。
以廣西為例,今年擬設置學校基本情況表中,僅有桂林醫學院和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兩所高校,其中,前者是直接更名“大學”,后者則是轉設為全新的“柳州工學院”。
對高校圈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工學院”是一個比較復古的大學ID,現在叫“工學院”已并不多見。在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期,就誕生過“八大工學院”,其中以教育部直屬、建立最早的“四大工學院”最負盛名——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在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擬轉設的新校名出爐后,有網友疑惑“為何不更名為廣西工學院,而是用柳州定位區域名?”其實,廣西科技大學2013年合并的主體之一就是“廣西工學院”,所以鹿山學院想要用“廣西工學院”這個校名,一定是不會被允許的。
除了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擬轉設的新校名表示疑惑外,網友們還擔心改名“柳州工學院”成功后,會對高考生志愿填報造成影響,畢竟這是一個看上去很“公辦”的校名,而該校實則為民辦,建議今后的高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擦亮眼睛,別僅從學校名字來判斷一所大學的性質,類似的還有吉林外國語大學(民辦)等。
對于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更名為“公辦馬甲”,你怎么看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