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強表示,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的涉農大學生和農業科研人員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林業現代化和城鄉建設現代化。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4日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院長范國強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今年帶來了《關于給予涉農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生活補貼的提案》,建議對高等院校涉農大學畢業生從事農業工作的,給予較高工資、津貼補貼等生活待遇,同時,為了讓他們可以安心、踏踏實實在農村工作,建議國家制定政策,幫助他們打通上升通道。
工作辛苦、工資待遇低,農學類專業大學生從事農業工作不到30%
范國強提到,我國高等教育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農學類年招收本科生人數僅7.79萬人,占本科招生總人數的1.76%;高職高專農林牧副漁大類招生總人數為10.31萬人,占專科招生總人數的1.97%。2020年農學類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招生5.6萬人,占研究生招生總人數的5.06%。
“由于從事農業工作比較辛苦,工資待遇低,農學類專業畢業大學生真正從事農業工作的不到30%。”范國強說,這就出現了農村基層急需涉農專業技術人員、而這些人員也不愿到農村基層工作的局面。
“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的涉農大學生和農業科研人員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林業現代化和城鄉建設現代化。”范國強表示,全國各地也根據文件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為了增加農業生產積極性,國家采取了很多的補貼政策,諸如種糧大戶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新增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產糧(油)大縣獎勵、生豬大縣獎勵、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等。農業院校也對農村大學生進行助學補貼、助學貸款等。許多地方政府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兼職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給予高額項目資助。對從事國家和省級科技特派團和科技特派員進行農業產業服務,給予項目工作經費支持。
但是所有這些政策補貼,都是針對企業、農業產品等補貼,沒有對人才、科技、工資進行補貼,仍然吸引不了涉農大學生和農業科技人員。“為改變目前這種現狀,政府要對農業科技人員和涉農院校學生到基層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出臺相應政策。”
建議為在農村工作的涉農大學畢業生打通上升通道
對此,他建議對高等院校涉農大學畢業生從事農業工作的,給予較高工資、津貼補貼等生活待遇,提高農業科研單位和推廣單位科技人員工資待遇。“如果剛畢業大學生的月工資較大幅度超過相應在城市工作學生的月工資,就可以吸引更多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從事農業工作。農業類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可以按照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
他還建議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及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政府部門可以把其他補貼,項目資助等,轉移到工資等待遇,進行科技智力補貼;對涉農高校及科研院所碩士學歷或副高職稱以上科技人員帶技術、帶項目,服務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給予創新服務資助。
“植物生長周期較長,也不容易出大成果。”范國強說,雖然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城市相比,教育和衛生等條件相對來說還有一定差距。如果涉農畢業生可以在農村干一段時間:3年、5年甚至10年,做出成績,建議國家制定政策,幫助他們打通上升通道,比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涉農相關崗位、或考公務員時給予一些優惠政策,讓他們可以安心、踏踏實實在農村工作,現在鄉村振興也需要這樣的人才。
另外,他建議鼓勵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對畢業5年從事準公益性規模種養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休閑觀光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大學生,政府給予貸款和項目支持,并享受農業職業經理人社保補貼、創業補貼、農業保險費補助等扶持政策;鼓勵地方開展涉農專業學生訂單定向培養,鼓勵從事農業企業、農業推廣等工作的大學生,優先推免上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并給予免費教育和定向培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