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教育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推進教育數字化”要求,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以高等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引領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
一年來,教育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推進教育數字化”要求,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以高等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引領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了解高等教育數字化工作進展情況 ↓↓↓
高起點建設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在充分整合前期慕課與在線教育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建設了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簡稱“智慧高教平臺”),提供了 2.7萬門優質慕課、虛擬仿真實驗,以及 6.5萬余件教材、視頻等各類學習資源。
>>慕課板塊可以“一站搜索全網好課”,虛擬仿真實驗板塊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智慧高教平臺已成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課內外教育橫向聯通、本研教育縱向貫通、覆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綜合資源服務平臺。截至目前,智慧高教平臺用戶覆蓋 166個國家和地區。
高標準加強
在線課程“建用學管”
>>一是深入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2.0。“慕課西部行計劃”實現西部高校基本全覆蓋,僅2022年一年,為西部高校提供的慕課及訂制課程服務 4.5萬門,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 176.9萬門次,參與學習學生 2.5億人次,培訓西部教師 35.5萬人次。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成為“新常態”。我國高校不僅已經能夠從容應對疫情變化,實現線上線下教學“一鍵切換”,而且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的教育形態和新的人才培養范式快速涌現。
>>三是進一步強化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干意見》。文件重點從強化高校主體責任、加強平臺監督管理、開展聯合治理等五個方面提出相關舉措,保障線上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助力在線教育行穩致遠。
高水平開展
高等教育數字化理論研究
組織來自全球 72所高校、機構的 200余位專家共同編寫世界首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并在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上正式發布。
>>立足國際視野,報告全面搜集梳理了五大洲 50個國家和 26個國際組織教育數字化戰略舉措、主要經驗成就和發展趨勢,提出未來10—15年教育數字化發展倡議。
>>體現中國特色,報告40余處介紹中國教育數字化系列宏觀政策、戰略舉措和經驗成就,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分享中國經驗。
>>拓展發展理論,開創性提出了教育數字化發展轉化、轉型、智慧三階段論,契合了當前數字化浪潮下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大勢。
>>研制發展指數,發布了《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采用目前國際先進的多維評價技術方法直觀呈現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水平。
發展報告、發展指數的研究和發布對于探討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律、考察各國發展狀況、制定未來發展策略等具有重要價值。
高層次推動
慕課與在線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是成功舉辦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會上,中國教育部介紹了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發展成就,提出了四點倡議,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美國、英國、法國等近20多個國家知名高校、平臺、企業的50余位嘉賓和教育數字化專家發表演講。
>>二是持續推動“慕課出海”。推動 “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建設,為全球學習者開設超過千門英語等多語種國際課程,并提供配套學習服務。指導和支持我國 34所知名高校為印尼提供 104門高水平慕課,支持印尼高校學生的在線學習。持續開展世界著名大學校長高端對話活動,開設全球融合式課堂,舉辦系列“全球公開課”。
2月14日,主題為“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高等教育平行論壇將在京舉辦,這將是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領域的一次盛會,將廣泛宣傳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經驗成就,鞏固和彰顯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引領力、影響力。論壇將充分體現“國際范、中國味”,屆時將邀請來自亞洲、美洲、非洲等國內外的12位政府代表、知名大學校長、著名數字化專家和教育專家、頂尖科技企業高管、教育平臺負責人等圍繞會議主題作主題報告。論壇嘉賓規格高,研討內容豐富,涵蓋了高等教育數字化各個領域,必將對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來源 :微言教育
編輯:黃心、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