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們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區域,有多年履職的老代表,也有今年剛當選的新代表。深入一線聽取社情民意,廣泛調研推進政策執行……代表們用行動見證并推動北京民生、旅游、醫療等領域的發展。
1月16日晚,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來自海淀團、昌平團、門頭溝團、大興團的人大代表接受專訪,分享自己“履職新時代”的故事。
代表們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區域,有多年履職的老代表,也有今年剛當選的新代表。深入一線聽取社情民意,廣泛調研推進政策執行……代表們用行動見證并推動北京民生、旅游、醫療等領域的發展。
來自海淀團、昌平團、門頭溝團、大興團的人大代表接受專訪,分享自己“履職新時代”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伊彤:“老代表”利用平時各種機會聽取社情民意
今年的人大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伊彤開啟了她的第三屆任期,已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代表,同時,她還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年來,我在會議期間一共提出了市人大代表的建議60多份,內容涉及到科技創新、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城市治理等方面。”伊彤說道。
數字背后,是一位老代表通過一次次深入調研,一步步“蹚”出來的扎實數據。比如,為了《深入推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地落實,伊彤對自己居住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對監督員、居民以及居委會主任的調研、溝通,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她的調研報告,包括相關的措施建議。
多年來,選舉單位、所在領域、所在行業,以及一些向她反映問題的陌生人或熟人,都成了她收集群眾信息的渠道,因為疫情,市區代表座談會不能順利舉行,她就充分利用跟區人大代表溝通的機會來了解社情民意,把區代表反映的區里難以解決的問題帶到市人代會上,提出代表建議。比如,伊彤在區代表建議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充分利用立交橋下空間的建議,還有關于優化首都城市公共空間文化景觀的建議,關于改善中國農大東校區周邊公共交通的建議等等,在提交市人大以后,都得到了有關部門不同程度的重視和采納。
蘇靜:深入基層工作 用努力見證“回天”地區變好
北京市人大代表、昌平區天通苑南街道市民活動中心職員、溪城瓏原社區黨委書記蘇靜是一位來自基層的代表。“回天地區(回龍觀天通苑)”曾是北京的老大難地區,為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調研,召開現場會,出臺了涵蓋硬件更新和軟件提升“回天地區”行動計劃,打通了諸多交通堵點,疏通了堵城的血脈循環,三甲醫院、名校、名師的引進和普惠幼兒園的建設,滿足了回天百姓多年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在19年的社區工作中,蘇靜將其中的十年奉獻給了天通苑地區,也見證了這一發展過程,她每天都和群眾打交道,聽民聲,知民情,會民意,積極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將廢棄水池因地制宜,改造成黨建長廊;安裝95個攝像頭,消除小區技防死角;每月組織志愿者和在職黨員進行周末大掃除、敲門行動等活動;推出“書記聊熱點”板塊,組織以“沖動是魔鬼”“矛盾的平衡”等為主題的熱點聊天,解決停車難、樓道小廣告等重點訴求問題……這些繁雜的工作背后都離不開蘇靜的努力。
去年6月,天南街道進行大型社區規模調整,蘇靜服從組織安排,從工作了10年的天通東苑第一社區調到溪城瓏原社區開展工作。面對新環境、新居民,她堅持入戶走訪,半年多來,走訪居民372戶,接觸居民2000余人,解決居民訴求85件,進一步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作為新代表,我要始終牢記職責,與時俱進,主動作為,為民代好言。”蘇靜表示,下一步自己將繼續發揮好代表作用,以發展為己任,為發展盡其責。
邢衛兵:村干部攜同村民 齊心守衛村莊的繁榮
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邢衛兵同樣也是本屆人代會的新代表。他介紹,炭廠村風光秀麗、山水相依,是第一批門頭溝兩山理論實踐的樣板村,近年來,在村兩委干部及全體黨員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莊和村集體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北京市“五個好”基層黨支部、北京市先進村民委員會、市級文明旅游村、首都文明村、首都綠色村莊等榮譽稱號。
炭廠村的風光是否真如邢衛兵口中這般吸引人?他用一組數據為證:2016年到2021年期間,景區游客由年接待量3萬人次增加到26余萬人次,年收入從70萬元增至500多萬元。“為充分帶動全村人民共同致富,村黨支部成立了神泉峽景區管理中心,以神泉峽為母體,借鑒股份制的產權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將干股分配給有本村戶籍的村民。在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下,村莊就業機會明顯增加,被門頭溝區評為‘充分就業村莊’,許多村民也紛紛參與其中,從而帶動了民宿經濟的蓬勃發展、全餅宴等餐飲品牌也應運而生。”邢衛兵介紹。
紅綠燈文明引導隊、雷鋒志愿服務隊、治安志愿服務者……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一個個隊伍守護著村莊,造就了炭廠村的今天。邢衛兵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帶領全體村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務實篤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走好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王海英:建言一線經驗 代表應高標準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代表,就是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在群眾碰到問題時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采訪中,北京市黨代表、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王海英如是說。
因為來自于醫療衛生行業,王海英參加了很多次北京市人大的相關立法項目,如《北京中藥條例》《北京院前急救使用條例》《北京獻血條例》等,能夠把基層的建議意見帶上人大會議,使立法更加完整,是她作為履職代表欣慰的地方。給她印象深刻的是,《北京院前急救使用條例》在征集意見中,針對北京院前急救資源非常緊張的說法,王海英深入一線調研發現,很多資源并沒有被高效利用,因此在條例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建議要優化院前急救的資源,提高使用效率。
王海英認為,在履職過程中,作為代表應該高標準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作為醫護人員、人大代表,為老百姓健康保駕護航,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高標準地嚴格要求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履職基礎。”王海英說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