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M,在湖北省荊門市漳河機場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接下來將全面轉入適航取證階段。“鯤龍”的每一點進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人員們都時刻關注...
9月27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M,在湖北省荊門市漳河機場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接下來將全面轉入適航取證階段。“鯤龍”的每一點進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人員們都時刻關注。南航84級校友黃領才擔任AG600總設計師,從立項、研制、總裝下線到成功首飛,機型升級并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AG600僅用了幾年,如今已成為國之重器。在南航,很多像黃領才一樣的南航師生、校友也參與了研制工作,為AG600飛機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不僅是“能飛起來的船”,還是“能游泳的飛機”
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與運-20、C919合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AG600的研制對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17年以來,AG600技術驗證機相繼實現陸上、水上、海上首飛,以及9噸投汲水滅火功能驗證試飛,充分驗證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這是一艘能飛起來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飛機。”中國航空工業通用飛機華南公司總工程師、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經常這樣形象地向別人介紹他的“寶貝”。
在AG600研制的數年間,黃領才每周工作七天是常態,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是常事,晚上都是10點后才回家,他幾乎把自己扎根在了工廠。經過無數個“5+2”、“白加黑”,他們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承諾:從立項、研制、總裝下線到成功首飛,AG600僅用了幾年,如今已成為國之重器。
機型優化,“能游泳的飛機”再升級
AG600M是AG600的優化機型,最大起飛重量60噸,最大載水量12噸,最小平飛速度220千米每小時,航程4500千米,具備優越的低空、低速、短距起降性能。
9月27日上午10時許,滿載12噸水的AG600M飛機從漳河機場跑道陸上起飛,在投水區域前完成投水后平穩降落在漳河水庫,在水面高速滑行15秒完成12噸汲水,隨即騰空而起,在空中完成一系列既定試飛科目后,在投水區域再次投水后降落漳河水庫。整個試驗過程飛機狀態良好,各系統運行穩定,投水精準度及投水量滿足設計目標。
本次試驗有效評估了飛機的投水滅火效果,是AG600M飛機服務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的關鍵一步和必備環節。試驗活動現場,航空工業通飛華南公司與光大金租簽署了4架AG600M飛機購機協議和支持AG600飛機研制的融資協議,與河南航投簽署2架意向購機協議。
“鯤龍”的背后,有這些“南航智慧”
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鯤龍”的背后,凝結著“南航智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輕型通用航空飛行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中航通飛為總設計師單位,聯合協同單位組成攻關小組,攻克了氣動布局、復合材料結構布局設計、材料許用值等關鍵問題,并共同開展了飛機水動力載荷計算、機腹部斷階設計和起落架機構優化設計等,為AG600飛機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航空學院張大林教授帶領團隊與中航通飛團隊協作,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成功完成了AG600發動機滑油散熱系統和發動機短艙通風冷卻系統的設計、研制工作。此外,南航還有眾多校友和科研人員參與了AG600的研制工作。
南航與AG600責任主體的中航通飛有著密切合作,2016年9月11日,中航通飛與南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通航人才培養基地,培養通用航空飛行、機務、運管、服務等中高層次人才,滿足我國高速發展的通航產業人才需求。2017年,南航設立的中航通飛博士班開班,首期招收22名學員,均為公司科研骨干。
未來,隨著合作的深入,雙方還將在合作模式、合作機構、合作平臺方面加快創新,在通用航空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低成本復合材料的研發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實現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共同為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圖源 新華社 攝影 伍志尊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