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學被認為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7月26日,浙江大學對外公開的一批2022級強基新生中,就有一名選擇探索古文字學的學子。陳彥含,女,畢業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
古文字學被認為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7月26日,浙江大學對外公開的一批2022級強基新生中,就有一名選擇探索古文字學的學子。
陳彥含,女,畢業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專業。
她說,“作為一位中國人,漢字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傾聽唇齒間的音韻,體悟情感的流露;臨摹筆畫間的結構,領略形體之美;尋覓漢字背后的故事,追溯文化根脈、厚植文化自信......古文字是漢字最原始的樣貌,從字音到字形再到字義,從楷書一直上溯到甲骨,都需要我們去探索。”
陳彥含表示,這樣的探索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求是,也是對自我研究學習能力的探索。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瑪峰?英國登山家馬洛說:“因為它在那里。”為什么要學古文字?因為文化根脈在那里,需要我們去挖掘掩埋在歷史風塵中更深刻的秘密。
浙江大學微信公號文章稱,這個夏天的求是園,迎來了一批批心懷夢想與家國的新生,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2022年,浙江大學繼續在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態學、工程力學、基礎醫學等10個專業面向全國開展強基計劃招生。校方資料稱,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強基班的培養機制,注重銜接,既包括本碩博學制的銜接,更強調在厚實的古文字、古漢語、古典文獻、古代文學的基礎上,經史文藝的銜接,如清波導引,使強基班的同學在經過扎實的學術訓練后,成長為未來的學術領軍人才。
浙大漢語言文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潘石昀曾介紹: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學習古代文學,不就是吟詩作賦,賭書潑茶;又或是尋章摘句,皓首窮經。我覺得加以綜合與折中,才是我們專業的特色,那就是實證與思辨、分析與審美的緊密結合。或許又有人會這樣問:時代日新月異,為何還要去鉆研古人的吉光片羽。我以為恰恰相反:古代文學本非獨向黃昏的青冢,我們駐足回望,也并不只為憑吊古丘下的衣冠。一方面我們把古人美的境界傳承下去;一方面我們也發掘存在于傳統中的全新可能。本著這樣的體悟,自然就不會有白發死章句的困惑,取而代之的是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還有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歡喜心。
漢語言文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張譯丹此前也提到:有人會覺得這方面的學習枯燥無趣,從我的“私心”角度而言,了解到任何一個時代的古人說什么話、寫什么字,都是非常精彩和有趣的。扎進故紙堆,字斟句酌、向上溯源,做著每一本現代人所讀的整理本古籍的幕后工作。對于讀好中國古代書籍、傳承古典文化而言,古典文獻學是難以或缺的。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