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間,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
7月26日,記者在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各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
據悉,教育部于2018年出臺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五年來,高等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為鄉村產業發展和產業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撐、成果供給和人才支撐。
雷朝滋介紹,科學研究支撐方面,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在農業農村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6項。
同時,實施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助力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五年間,高校圍繞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大需求,在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等領域科技支撐成效顯著。
成果推廣轉化方面,各高校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超過500個,打通轉移轉化通道,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雷朝滋稱,據不完全統計,五年間,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極大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人才培養方面,高校依托 “科技特派員”、“博士服務團”等項目,累計派出師生超17萬人次,深入鄉村振興一線;采取“線上線下”結合、“請過來與送過去”多種方式深化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據不完全統計,共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及基層干部165萬余人次。
此外,雷朝滋介紹,五年間,各高校共建成服務鄉村振興相關領域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200余個,成立近800個教授工作站、鄉村振興基地、科技服務點等鄉村振興對接點,深度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