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發布了文章《全國首現一中學生無癥狀感染,一名教師確診,你還歡呼“神獸歸籠”嗎?》文章發布后,引發了家長熱議。但是新情況又出現了,深圳市公布最新情況:深圳27例師生感染新冠病毒,5例無...
近日,我們發布了文章《全國首現一中學生無癥狀感染,一名教師確診,你還歡呼“神獸歸籠”嗎?》文章發布后,引發了家長熱議。
但是新情況又出現了,深圳市公布最新情況:深圳27例師生感染新冠病毒,5例無癥狀感染,其中3例小學生、2例中學生。為保證開學安全,深圳市規定,對所有接觸學生的教職員工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4月22日上午10時,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就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
會上,深圳市衛健委副主任吳兵介紹,截至4月21日,深圳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461例,另有33例無癥狀感染者尚在接受醫學觀察。在深師生中,共有27人報告感染新冠病毒。
其中,教師6人:深圳市共報告在本市工作的教師感染者6人,其中5例確診病例(出院4例,在院1例),1例無癥狀感染者,已解除隔離。
學生21人:在深圳各學校讀書的學生中,共報告感染者21人,其中確診病例16例,均已出院;無癥狀感染者5例,解除隔離4例,在院1例。
其中——
小學生10例,7例確診,3例無癥狀感染者;
中學生7例,5例確診,2例無癥狀感染者;
大學生4例,均為確診病例。
幸好深圳首批初三、高三學生4月27日才開學,也幸好,這些被感染的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在校內傳播,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關于開學這件事,寧可事前聽罵聲,不要事后聽哭聲!
實際上,一些不確定的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病毒防控中的“驚弓之鳥”。
3月26日,貴州錦屏縣中學集體發熱腹瀉事件。
在這特殊時期,一下子出現209人集體發熱腹瀉腹痛現象,動用全縣衛生資源,排除了聚集性感染。但還是讓人感到后怕。
4月5日內蒙古烏海六中高三年級同一宿舍四名學生產生發燒,體溫超過38.1度,引發了內蒙古地方政府以及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
學校立即成立應急指揮部,將相關情況報送上級,并結合醫療等部門對發熱學生進行血液檢查和胸片檢查,最后確診為流行性感冒,最終虛驚一場。
春季,不確定事件風險很大,包括流感、諾如病毒等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各種不確定疾病發生,若在非常時期來點風吹草動,敏感神經都要崩潰。
中央已決定:做好常態化防控,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
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國內個別地方聚集性疫情又有發生,個別地方出現醫院交叉感染。有關部門要立即派出工作組,指導相關地方徹查原因并公開通報,盡快阻斷傳播途徑,補上防控漏洞,尤其要嚴防醫院感染。落實“四早”,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發布信息,不得瞞報,壓實地方責任依法處理。
會議指出,做好常態化防控要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這有利于精準防控、維護群眾健康、推動全面復工復產。要提升檢測技術,抓緊擴大更簡便高效準確的檢測設備生產和商業化應用,努力做到應檢盡檢、愿檢盡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優化疫情風險等級確定標準,更精準反映各地區風險狀況,適應常態化防控和復工復產需要。周密做好“五一”假期出行、旅游等疫情防控。
目前已有多地變動調整隔離期……
北京:集中14+居家7(建議)
在4月18日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再次提示具有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旅居史、確診病例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的人員,更應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集中隔離人員在14天隔離期滿解除隔離后,建議繼續居家觀察7天,居家期間繼續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黑龍江:適當延長隔離時間
隨著哈爾濱“1傳N”事件的發生,黑龍江的管控也在加強。4月16日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加強入境管理、居家隔離、流調排查、醫院救治、社會面管控等工作,對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適當延長隔離時間,堅決阻斷疫情蔓延。
廣西:集中14+14居家
4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規定:所有境外返桂來桂人員一律實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2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抗體檢測”的管控措施。
浙江:14天定點+14天集中
在3月30日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人員表示,浙江省對所有無癥狀感染者,嚴格按照確診病例的管控要求執行,一經發現立即收入定點醫院進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滿需經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且采樣間隔時間大于24小時,在定點醫院解除隔離后,參照確診病例康復期管理要求,繼續轉至集中隔離點繼續觀察14天。
延邊:“14天集中+14天居家(建議)”......
學校不是一個防范的專業部門,它只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專業部門,將安全防范全部落實在學校一肩上,相信校長是很難擔當起這樣的責任。
所以學校開學安全,不只是幾個方案、幾次演練、多少物資籌備的問題,它更是多部門合作、安全準確評估、時機成熟的問題。
這幾天,各地都在積極籌備開學,方案演練必不可少,但演練看上去很美,演練中存在的常識問題很明顯。
如學生出現癥狀,班主任匯報之后,將學生帶到隔離區,班主任來回走動,增加了感染風險。
還有學校班里有學生發熱,學校直接將全班轉移到其他教室繼續上課,這樣的方案或許可以通過上級部門的驗收,但絕對經不起病毒的檢驗,因為病毒的傳播并不看人,只要有傳播的空間,就會大肆傳播。
另外,演練中只有十分之一少的學生參加,如果全部師生都到場,該場面還如我們看到的這么美嗎?如何應急處理人多出現的混雜場面呢?
消毒、測溫、隔離等醫藥防控資源沒有什么問題,但學校存在一些空間條件問題:如,學校教室大小,一般按照標準建設是60平方米,超出45人的班級,如何保障生與生之間1米的距離;
學校雙人課桌,如何滿足學生的空間距離;學校沒有食堂,教室就餐,如何保障安全距離問題等。
面對現實突發問題,應急能力有多少,開學前每個學校需要考量。
有網友說:孩子什么時候上課,病毒最有發言權!開學這件事,寧可事前聽罵聲 ,不要事后聽哭聲!
資料來源:深圳市衛健委、深圳市教育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微信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