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九個多月的培訓,由白先勇?lián)嗡囆g總監(jiān)、高校學生“挑大梁”的校園青春版昆劇《牡丹亭》,4月26日在江蘇大劇院精彩首演。古老的昆曲藝術,在青年學子的演繹下,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四個柳夢梅,六個杜...
歷經九個多月的培訓,由白先勇?lián)嗡囆g總監(jiān)、高校學生“挑大梁”的校園青春版昆劇《牡丹亭》,4月26日在江蘇大劇院精彩首演。古老的昆曲藝術,在青年學子的演繹下,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四個柳夢梅,六個杜麗娘……
50名大學生演出一臺《牡丹亭》小全本
舞臺上,清麗婉轉的聲腔、盈盈裊裊的身姿和細致打磨的唱詞,大學生演員們全情投入,演繹了一場包括《游園》《驚夢》《言懷》等9個折子、時長150分鐘的濃縮了昆曲藝術精華的《牡丹亭》小全本。杜麗娘與柳夢梅超越生死的浪漫故事,讓觀眾沉浸其中。
記者了解到,作為東南大學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青春版昆劇<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訓》的結項成果,本次演出由來自全國29所高校的50名在校學生擔任演員與演奏員,由青春版《牡丹亭》總制作人白先勇?lián)嗡囆g總監(jiān),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馬執(zhí)教。
“四個柳夢梅,六個杜麗娘,這戲蠻有意思,蠻有看頭。”4月25日,白先勇在媒體見面會上,這樣評價校園青春版《牡丹亭》的特色。他說,50名學生大多數(shù)不是科班出身,但看到他們在辛苦排練、認真演出,流下汗水,那一刻最動人。“他們不僅是在唱戲,而是在傳承昆曲這塊文化瑰寶?!?/p>
項目負責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趙天為介紹,“青春版昆劇《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訓”于2024年啟動,歷經大半年時間,匯集了來自江蘇、浙江、北京、上海、江西、廣東等省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29所高校的50位高校學生。自2024年8月6日開始,大學生們每逢周末和節(jié)假日,風雨無阻,從各地匯集蘇州昆劇院接受集中培訓。
白先勇:“昆曲進校園”有“三步走”
這是一場“最古老+最青春”的藝術實踐方式
白先勇透露,22年前他籌創(chuàng)青春版《牡丹亭》時,便擬定了“昆曲進校園”的“三步走”計劃:第一階段為校園巡演,青春版《牡丹亭》20年間至海內外40多所高校巡演,培養(yǎng)了數(shù)十萬高校學生觀眾,將昆曲觀眾的平均年齡整體拉低了30歲。
第二階段是在龍頭高校設立昆曲中心,開設昆曲課程,進一步讓昆曲深入高校學生團體。此后“昆曲傳承計劃”在北大延續(xù)十年,成為熱門公選課。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蘇州大學也相繼開辦昆曲中心,引入北大模式。
第三階段便是制作校園傳承版《牡丹亭》,讓高校學生由觀賞昆曲、研究昆曲,到自己粉墨登場搬演昆曲。
白先勇說,此次首演的校園青春版《牡丹亭》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延續(xù),青春版《牡丹亭》啟動了昆曲復興,校園青春版《牡丹亭》將接力演下去。
趙天為表示,通過“最古老+最青春”的藝術實踐方式,喚醒青年學子的文化意識,使青年學子粉墨登場、深入參與到昆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拉近青年與傳統(tǒng)文化的距離,培養(yǎng)他們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感,堅定文化自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攝影 劉莉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