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更是一部承載家族記憶與時代悲歡的文化密碼。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南京大學圖書館“大家展開講”系列講座中第一場正式推出。南大文學院教授苗懷明主講《紅樓夢》的經典化...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更是一部承載家族記憶與時代悲歡的文化密碼。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南京大學圖書館“大家展開講”系列講座中第一場正式推出。南大文學院教授苗懷明主講《紅樓夢》的經典化之旅,以全新視角,帶領聽眾探尋《紅樓夢》從私密手稿到全民IP的封神之路,揭秘文學史中鮮為人知的“經典化密碼”。
最早只在曹雪芹的“朋友圈”傳播
苗懷明介紹,《紅樓夢》起初只在小范圍傳閱,是一部私人化小說。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前,《紅樓夢》均以抄本形式小范圍流傳,閱讀群體以曹雪芹的親戚朋友為主,當時,真正接觸這部作品的人并不算多。
雖然誕生之初是以“朋友圈文學”的形式存在,但《紅樓夢》的抄本還真不少。如目前傳世較早的抄本——甲戌本,現藏于上海博物館;又有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的己卯本,以及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庚辰本等等。這些流傳下來的珍貴抄本,不僅是《紅樓夢》早期傳播歷程的生動見證,更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紅樓夢》抄本大多流傳于曹雪芹去世后,未經過官方刊刻,因而保留了較多原始面貌,在《紅樓夢》文本傳承中具有獨特價值。
一本名著的流傳不能光靠手抄?!都t樓夢》木活字本的出現,是這部作品從手抄本向大眾傳播的重要節點。最早的印本由程偉元、高鶚整理,乾隆五十六年(1791)排印的程甲本和次年排印的程乙本是這一系統的代表。程本首次將《紅樓夢》完整印刷為一百二十回,使其成為流傳最廣的版本。
“乾隆八旬盛典后,京版《紅樓夢》流衍江浙,每部數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兩。”根據清代毛慶臻所寫《一亭考古雜記》中的記載,反映了進入印刷時代的《紅樓夢》,傳播力度大大加強。
從讀物走向經典,從中國走向世界
1917年,《紅樓夢》登上北大課堂,亞東圖書館于1921年出版標點本《紅樓夢》,并多次再版,《紅樓夢》的影響日益擴大。
晚清以來,無數中外人士積極地譯介這部偉大的作品,讓各國、各民族的讀者共享文化盛宴。據唐均《紅學·迻譯·文化西行》一書介紹,目前《紅樓夢》至少有34種語言、152個不同篇幅的譯本,其中有36種全譯本,分為18種語言。
“《紅樓夢》最早傳入的是日本、朝鮮、越南等中國近鄰國家,是中國古代小說中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作品,其影響力超越國界,通過不同語種的翻譯,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從一部民族經典升華為人類文學藝術的瑰寶?!泵鐟衙鹘榻B,《紅樓夢》日文有21個譯本,朝鮮文有18個譯本,英文有11個譯本,法文有4個譯本。尤其是著名旅法華人翻譯家李治華,歷時27年翻譯完成法文版《紅樓夢》,是將這部中國古典名著介紹到法國的第一人。在南大圖書館展出的《紅樓夢》版本展,就有多個《紅樓夢》的外文譯本展出。
“紅學研究”在南大百年接續
在南京大學,紅學研究也有著深厚的傳統。苗懷明介紹,民國時期,紅學研究在索隱與考證的潮流中經歷浮沉,紅學家們各抒己見,爭鳴不已。時任中央大學教師的國學大師王伯沆獨樹一幟,是當時少數堅持采用評點方式解讀《紅樓夢》的學者之一。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王伯沆精讀《紅樓夢》不下二十次,均伴隨著詳盡、深入的批注。這些批注用朱、黃、綠、墨、紫五色墨書寫,共計約12387條,近30萬字,朱墨燦然,開卷斑斕。
“南京大學學風嚴謹,秉承實證性研究的方法,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與溫情?!泵鐟衙鞲嬖V記者,王伯沆的批注不僅涵蓋了對文本內容的解讀和分析,還蘊含了他對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發人深思。在王伯沆逝世后,他留下的豐富手稿得到了妥善保存與整理,2010年8月,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部“五彩繽紛”的王伯沆批?!都t樓夢》。
據悉,南大紅學傳統還體現在“述而又作”,通過課程形式帶動更多學生進入這部古典名著的世界。1952年院系調整后,中文系的教學重心轉向了文學概論、文學史等通論式課程,傳統的專書研讀課逐漸式微。直到80年代,吳新雷在南大開設的《紅樓夢研究》較早恢復了專書研讀,引領風氣之先?!啊都t樓夢研究》課程所倡導的整本書閱讀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閱讀習慣大有裨益,到現在也還是我們最受歡迎的熱門課之一。”苗懷明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石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