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發動各學校圍繞場館學習、社團建設、課程研發、主題拓展等四個方面舉措,積極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范本。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發動各學校圍繞場館學習、社團建設、課程研發、主題拓展等四個方面舉措,積極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范本。
立足場館學習,涵養家國情懷。緊扣重要時間節點,依托少先隊、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全區逾萬余名學生走進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紀念館、運河廉文化傳承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樹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立足社團建設,盤活非遺文化。加快推進校園社團建設,引導學生豐富課余生活、鍛煉實踐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在大橋高級中學,三江鑼鼓社團參與鄉愁主題演唱會宣傳片拍攝,漢服社團成員參加“仁豐里上巳節暨古城首屆漢服節”民俗主題活動;小紀中心小學“潤行”龍獅社團組織學生參加省龍獅網絡大賽,在全省4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實驗初中“梨園”戲曲社團創新表演形式,融黃梅戲、越劇、京劇等眾家所長于一曲,在揚州市第三屆“中國夢·運河情”中小學師生才藝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
立足課程研發,弘揚本土文化。發動各學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江都風土人情,編寫校本傳統文化課程或教案。宜陵中心小學將揚州評話寫入該校特色校本課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編寫評話小段以備日常練習。大橋鎮中閘小學將揚劇廣播操寫進課表,組織學生先后參演國際青年合作邀請賽開幕式、江都揚劇團專場活動。將“金色歌謠進課堂”設為學期校本研修主題,發動全體教師通過借鑒、提煉、改編形成自創教學歌謠。
立足主題拓展,升格校園文化。發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創新活動主題、載體和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中的每一時、每一處、每一事,成為推動五育融合的抓手。丁溝中學開設農具博物館和百草園,引導學生了解傳統農耕工具,領略中醫藥文化風采,體味勞動艱辛,在潛移默化中涵養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師培中心連續七年舉辦“春回四月天 箏舞青春夢”校園風箏節,開展“創繪·紅色中國風”主題活動,在指導學生開展美術創作的同時,引導他們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