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高校優勢學科服務江蘇高質量發展新聞通氣會”上,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10年學科建設的成效。同時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科建設要“頂天”,更要“立地”,衡量標準上必須把社會貢獻、人...
15所高校、43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
27所高校、141個學科進入ESI前1%;
10所高校、14個學科進入前1‰;
226個學科得到立項建設,覆蓋所有碩士學位以上授權高校。
——10年,三期項目,江蘇優勢學科建設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在近日召開的“高校優勢學科服務江蘇高質量發展新聞通氣會”上,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10年學科建設的成效。同時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科建設要“頂天”,更要“立地”,衡量標準上必須把社會貢獻、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沒有貢獻和服務的學科建設是不合格的。
江蘇優勢學科們的社會貢獻和成績單一樣亮眼嗎?會后,記者進行了實地調研。
【東南大學 土木工程:一米光纖,讓橋梁建筑“再活五百年”】
土木工程的實驗大廳你見過嗎?一到東南大學,記者就被大廈般的實驗室震驚了。在這里,實驗對象是巨大的建筑結構,實驗工具卻不土不木,四兩撥千斤——一根細細的光纖、幾臺電腦。
指著電腦上顯示著不斷變化著的波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建教授介紹到“這就是我們建筑結構的‘心電圖’。”
張建教授為記者展示的正是東南大學吳智深教授團隊的 “土木工程結構區域分布光纖傳感與健康監測關鍵技術”。在2018年,此項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張建是第二完成人。
“和人的體檢一樣,通過分析橋梁建筑的心電圖,也可以診斷出它的40多種‘病癥’——傾斜、沉降、開裂……”,張建教授拿起那根細細的光纖說,“這是長標距光纖傳感器”。
它正是團隊研發的關鍵技術之一——一根長約20厘米的玻璃光纖,外裹玄武巖纖維層。傳統的傳感器,壽命只有一年,而這根光纖傳感器最大壽命可達20年,長度可以靈活定制,最長一米,更有利于大型土木工程結構的“把脈問診”。
使用時將其附著在建筑結構的表面,或者埋入內部,便可以將相關數據源源不斷地傳輸到計算機中,橋梁“心電圖”自此生成。
通過傳感器得出的數據,該做出怎樣的判斷?吳智深團隊的另一大創新發明,正是建立了結構與結構群健康監測評估方法與技術,從而精準監測重大工程結構的 “早期病變”,進行有效安全預警與評估。
這項技術除了具備國際領先的監測水平外,費用只有其他監測系統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特大橋監測系統費用從千萬元級降到百萬元級,常規大跨橋則從百萬元級降到十萬元級。
據記者了解,目前技術成果已經在蘇通大橋、長江隧道、江蘇大劇院及美國、日本的重大工程監測中得到應用,解決了大量實際工程難題,直接經濟效益超4億元。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名列其中。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大土木工程學科獲評A+。
【南京郵電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黑科技”路燈,照亮智慧城市之路】
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記者在南京南郵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采訪中了解到,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工程專業的李曉飛教授團隊,即將用自行研發的智慧路燈叩開澳門之門,照亮這座幸運之城。
團隊研發的智慧路燈已經和澳門政府全面合作,今年9月10日開始第一批的安裝,結合5G的應用,明年將在澳門全面鋪開。
路燈除了照明還能干嗎?這些“聰明”的路燈可有著黑科技加持:采集信號狀況、交通狀況、監測風速和污染情況……“它把照明、公共安全、智能交通、5G通信基站等很多功能融合在一起,還有一鍵報警裝置、電動汽車的充電樁等。”李曉飛教授介紹道。
記者在現場的監控大屏上發現,通過“智慧街燈管理平臺”,能實時看到澳門上線的路燈的真實情況——設備數量、分配情況,報警數量、能耗數量等一目了然,甚至還能看到實時車流、人流等交通狀況。
正是因為南郵優勢學科核心技術的支撐,南郵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順利開拓了包括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核心板塊。
研究院內若干“呆萌”機器人們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你會唱歌嗎?”
“一首《獵豹之歌》獻給你,祝你天天開心。”說完,機器人的顯示屏上出現了笑臉和歌詞,“搖頭晃腦”唱起了歌。
這個“開心果”是李曉飛教授團隊和獵戶星空合作開發的機器人豹小秘,它可以實現人臉人體跟隨、性別年齡分析、物體識別定位、語音交互、自主導航、業務辦理、導覽講解、數據統計、自主充電等功能。
除了豹小秘,記者還看到了機房巡檢機器人、養老院看護機器人等形態、功能各異的服務型機器人。現在,如果你來到地鐵站、養老院、博物館、監獄大廳等場所,或許就能和他們不期而遇。
【江蘇優勢學科:不比論文比貢獻,瞄準產業需求做研究】
調研中記者發現,這樣的學科鏈對接產業鏈,然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很多高校都正在發生——
中國藥科大學建立 “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實現 “企業進高校”和 “服務入企業”的“零距離”校企對接轉化,尤啟東教授課題組通過抑制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酰羥化酶(HIF-PHD)來治療慢性腎病所致貧血,經過校企合作,3個月從實驗室小試到大規模制備產業化,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中國礦業大學優勢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以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區綜合整治為示范,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攻關,開發了礦地一體化地理信息系統及管理技術平臺,為潘安湖濕地建設和維護提供科技支撐,助力采煤塌陷區華麗轉身。如今,潘安湖已成為具有北方特色的最美鄉村濕地,也是國家4A級景區。
據悉,江蘇優勢學科建設二期項目中,72個學科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 、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等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占比43.6%。
通過實地走訪,記者真實地感受到了這份小小成績單蘊藏的巨大力量。江蘇的優勢學科建設,不比論文比貢獻,瞄準需求做研究,讓研究人員們真正將論文“寫”在了田間地頭、社會生活中,極大助力了江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