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生怕孩子無聊,認為孩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在浪費時間,總想把孩子的分分秒秒都安排滿,讓他時刻都在學習。殊不知,讓孩子適當感覺無聊,學會發呆,不僅不是件壞事,還會讓孩子更有創造性,身心也更...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無聊,
認為孩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在浪費時間,
總想把孩子的分分秒秒都安排滿,
讓他時刻都在學習。
殊不知,
讓孩子適當感覺無聊,
學會發呆,
不僅不是件壞事,
還會讓孩子更有創造性,
身心也更健康。
日前,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聯合發起的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項目中,
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
其中便提出,
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呆時間。
具體怎么回事呢?
一起來看看!
“5125”健康生活理念
日前,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聯合發起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項目中,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
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呆時間;
每天運動1小時、掌握1項運動技巧和加入1個運動社群;
按照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樣化。
人為什么會發呆?
發呆是人的大腦對于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不經意間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安靜狀態,屬于自我保護和調適。
專家表示,人在高壓的狀態下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會對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產生不良影響。
而人在發呆的時候,人腦意識活動減弱,處于一種清醒而放松的狀態,是很好的精神調劑手段。
孩子發呆就一定是壞事嗎?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發呆就是有問題,認為孩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在浪費時間,總想把孩子的分分秒秒都安排滿。
其實,并非如此,讓孩子適當感覺無聊,學會發呆,會讓孩子更有創造性,身心也更健康。
發呆有助于調節大腦機能,消除疲勞
腦科學研究早已表明,人的有意注意時間有一個閾值,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大腦能夠很好地吸收外來信息的刺激。如果超過這個閾值,接受長時間高強度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疲勞,人就會感到煩躁,思考吸收能力大大下降。
在緊張的學習間隙里,孩子發發呆走走神,其實是在被動地讓大腦獲得短暫的休息,讓大腦的機能得到調節,消除疲勞。
發呆有助于消化沉淀所學的東西
孩子在課堂學習、課外作業之外,同樣需要有時間和空間的留白。
他需要有時間把這些知識帶到書本外面,慢慢咀嚼、消化和頓悟。他需要在學習之余去見聞、去經歷和去思考,最終將它們通過不同的神經元串聯、融會貫通,這才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真正融入他們的身體。
發呆有助于激發創造力
有時間“發呆”的孩子,才更有想象力和創造性。
孩子發呆,也許是在積蓄自己的能量,也許是在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也許是在感知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某種變化,也許是在獨自處理某些情緒……
不管哪一種,都是孩子在與自己的身體或靈魂進行深度連結,在完成他的某種自我建構,都有助于從原有套路里“跳出來”,給自己一個創造新刺激、發現新途徑的機會,從而審視過往獲得新發現。
發呆有助于緩解疲勞、深度放松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發呆會引起機體的松弛反應,這是一種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普遍降低的綜合性下丘腦反應。
松弛反應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引起生理覺醒水平的明顯下降,由此產生深度的放松。在這種狀態下,大腦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發呆有助于改善易急躁的性格特征
研究表明,經常處于松弛反應狀態,可以使機體的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的活動維持在一個良好的平衡狀態,有利于對抗各種應激,優化性格,改善爭強好勝、易急躁、常有時間緊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
而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為組織器官輸送大量的氧氣和營養,對于減少焦慮有著明顯的作用。
發呆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發呆時的姿勢不限,如果頭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撐更好,頭頸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產生充分的松弛反應。發呆時如果不能盡快地放松下來,可以回憶自己以前經歷過的輕松愉悅的場景,比如置身于溫暖舒適的海灘。
腹式呼吸解析圖
還可以配合進行深度的呼吸,特別是腹式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動地收縮或舒張腹肌,進行5~8次緩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減壓,也可增加大腦的氧氣供應。
給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間,
也許他會給你更多驚喜!
幫助孩子規劃他的課余時間,有效加以利用,當然是很好的事。父母適度參與,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還能使親子關系更融洽。
但一定不要給孩子安排得太滿,太累。要給孩子留出一些時間,讓他自由支配,發呆也好,胡鬧也罷。
孩子發呆的時間,就好比國畫里的“留白”一樣,似乎什么也沒有畫,但是必不可少。
試想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我們怎么教他們如何思考呢?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獨處,我們又怎么教他們獨立?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試錯,我們又怎么教他們探索創新?
不可否認,“雞血”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可能因此得到更多的關注,甚至更加自信。
而懂得讓孩子適當“發呆”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更富有創造性,更快樂也更健康。
孩子也有發呆的權利,給他一些思考的空間,讓他的思想自由地行走,也許他會給你更多的驚喜。
幾招放松身心的方法,
大家快學起來吧!
其實,除了孩子,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時不時都會發呆一下。
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給人們的精神帶來了不少壓力,給大家介紹幾種放松方法呦,可以幫助你減輕精神壓力。
打盹:學會在一切場合,如家中、走廊、汽車里打盹,只需10分鐘就會使你精神振奮。
想象:想象一個你所喜愛的地方,把思緒集中在所想象的東西上,并逐漸入境,由此達到精神放松。
靜坐:在吃飯、工作之前,花上3~5分鐘閉上眼睛做深呼吸。想象著將新鮮空氣吸入腹部,將廢氣徹底呼出。這樣就能夠清醒頭腦,卸下工作的壓力。
按摩:緊閉雙眼,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地按摩前額和后脖頸處,有規則地向同一方向旋轉。
借助音樂:在吃飯、干家務時放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歡快、好聽的音樂能夠給你在干活時增添不少樂趣。
將困難寫下來:如果在工作當中遇到很大的困難,回家后仍然不可能放松,那么請拿起筆和紙。一口氣將所遇到的困難或是不愉快下來,寫完后將那張紙撕下扔掉。
將自己住的地方收拾整潔:一個雜亂無章的住處會給你一種失控的感覺,從而放大白天的壓力。睡覺前花5分鐘收拾一下住處,第二天你就可以回到一個整潔的住處了。
發展興趣:培養你對各種有益活動的興趣,并盡情地去享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