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根”在產業,產業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源頭活水。訪企拓崗作為連接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重要抓手,絕不僅僅是一項開拓就業市場的行動,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深入產業一線,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脈搏,...
職業教育的“根”在產業,產業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源頭活水。訪企拓崗作為連接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重要抓手,絕不僅僅是一項開拓就業市場的行動,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深入產業一線,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培養和輸送能夠勝任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今年以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持續深入開展訪企拓崗行動,深化產教融合,動態調整專業布局,新增云計算技術應用、農產品加工質量與檢測等4個專業,停招2個專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到產業去。訪企拓崗,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是學校走出“閉門造車”困境的關鍵。唯有真實感知行業發展的方向、企業崗位能力的迭代,職業教育才能避免“人才錯配”的尷尬。學校教務處先后組織開展各專業(群)崗位能力調研、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等,推動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精準對接。學校經濟管理學院集中開展對快遞快運、供應鏈管理、跨境物流等細分領域標桿企業的訪企拓崗與專項調研工作,重點考察自動化倉儲、智能配送路徑規劃以及供應鏈可視化平臺等場景對復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變化,為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找到行業數據支撐。
回學校來。基于產業端鮮活數據的反饋,回歸職業教育本身,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從靜態文本轉化為動態指南,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訓等關鍵辦學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明確的方向。產業數據的反饋促使學校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嵌入人才培養,使培養過程真正成為面向未來崗位需求的鍛造過程。學校智慧農業學院與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圍繞谷語大模型技術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對接,旨在為服務蘇州市“1030產業體系”及地方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塑新生態。以產業帶動專業建設、專業人才助力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與職業教育雙向互動、螺旋上升。這種動態調整機制使人才培養方案始終保持與產業需求的同步迭代,真正實現“專業跟著產業走、課程圍著崗位轉”。產業需求實時反哺專業建設、專業人才持續賦能產業升級,使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在動態調整中共榮共生。學校環境工程學院錨定全國檢測類頭部企業——蘇州市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與企業聯合開發短期培訓課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企業真實生產環境,打通從教室到崗位“最后一公里”。 (沈長生 朱文婷)
來源:《新華日報》 2025年6月25日 第12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