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白應嬋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第五實驗小學教師 李靜靜
不知從何時起,一些關于鄉間生活的短視頻在網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視頻里漫出晨霧中的梯田、山下寧靜的村莊、炊煙裊裊的人家、院子里談笑風生的老人還有追逐嬉鬧的孩童,看完讓人如飲下一杯清冽的山泉——初時沁人心脾,回味時卻泛起泥沙沉淀的澀意。在這個高壓快節奏的數字時代,這些祥和安逸的鄉間美景成為了一些人精神寄托的港灣,仿佛在這里能尋找到一絲溫暖、一絲慰藉,喚起兒時那似曾相識的記憶。
而《人間值得》這本書,與這些治愈的短視頻傳遞的情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在迷茫的前途中尋得一絲光亮。總覺得書中的文字像一位溫和的長者在耳邊絮語,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熨帖人心。作為小學教師,每日周旋于備課、課堂、批改作業的循環中,偶爾會被瑣碎磨得疲憊,這本書卻讓我在教育的平凡里,重新品出“值得”的滋味。
教育本是“慢慢來”的藝術
書中說“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這讓我想起剛入職時的自己,總想著把每節課都打造成“完美課堂”,容不得一點失誤,學生回答偏離預設會焦慮,環節銜接不流暢會懊惱。由于虛榮心的作祟,我希望教出的學生能比其他班級的成績更好,所以我不容許學生在課堂上多說一句話,不容許他們上課走神。
怕他們考試寫錯別字,我甚至要求他們把可能會考到的考點一字不落地背誦、默寫,確保考試萬無一失,而我自認為的完美卻在無形之中磨滅了學生的創造了和想象力。《人間值得》教會我坦然面對課堂上的小插曲:學生突然提出的奇思妙想,反而能讓語文課碰撞出意外的火花;偶爾的口誤被學生指出來,笑著承認“老師也會犯錯呀”,反而拉近了和他們的距離。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學生的“慢慢來”,原來教育的“值得”,就藏在這些松弛的瞬間里。
書中提到“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這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日常工作的新視角。
以前總盯著“學生成績進步多少”“班級紀律有沒有達標”,卻忽略了那些細碎的溫暖:課間時,有孩子偷偷塞給我一顆糖,說“老師你今天好像有點累”;批改作業時,看到歪歪扭扭的字里夾著一句“謝謝老師”;放學后,被一群小不點圍著講家里的趣事……這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其實都是教育給予的饋贈。現在我養成了寫“幸福日記”的習慣,記下每天和學生相處的小美好。翻看日記時發現,正是這些細碎的溫暖,讓備課的深夜不再孤單,讓處理矛盾的煩躁漸漸消散——原來“人間值得”,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藏在講臺下、作業本里的點點滴滴。
放下執念,守護孩子的“小世界”
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別人有別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沖突就會減少。”這讓我反思自己對學生的“過度期待”:總希望每個孩子都專注、勤奮、懂事,卻忘了他們只是一群正在成長的小不點,有調皮的權利,也有犯錯的自由。
班上有個男孩小航十分調皮,上課愛走神,下課時常和同學打架,對此我經常批評他,但是效果甚微,這讓我十分頭疼。為此我經常找他的家長談話,溝通得知小航的母親在縣城的一個服裝廠打工,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而他的父親常年在南京打工,只有過年才會回來,小航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對于孩子疏于管教。
剛開始小航的媽媽還十分配合,保證一定對小航加強管理。但是溝通幾次之后他的媽媽便態度大變,不耐煩地說:“老師,我們家的孩子就這樣了,你就別管他了。”
聽見這話,我一時不知如何回復,掛斷電話后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是因為我說話的語氣不好,還是哪句話說得不合適?我陷入了深深的內耗。過了幾天之后,我打算再次和家長溝通,因為我總覺得小航這個孩子并不像他表現得那么叛逆和“無可救藥”,我從他閃躲的眼睛中感受到這其中肯定有我不知道的故事。
我不再打電話,而是直接到小航的家中了解情況。通過和小航爺爺奶奶的對話,我才知道小航的父母因為常年聚少離多,最近兩年一直在鬧離婚,就連久違的見面也在爭吵中度過,小航的性格也是從那時候才開始變得叛逆。后來我不再強求他“必須專注”,而是允許他累了可以悄悄趴在桌上休息一會兒。他和同學爭吵的時候我會耐心地告訴他,在學校里我就是媽媽,和同學有什么矛盾都要告訴我,我來幫他解決。
慢慢地,他改變了,變得不再那么暴力,上課時會主動告訴我:“老師,我今天精力很足,能認真聽課了。”原來,放下“讓每個孩子都按我的標準成長”的執念,尊重他們的處境與節奏,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教育的“值得”,或許就在于這份不強求的包容里。
到現在為止,《人間值得》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每到夜深人靜時我都會細細品讀上幾頁。它帶給我的不只是心靈的慰藉,更是一種動力。突然明白,做小學教師的“人間值得”,不在桃李滿天下的宏大愿景里,而在每一聲稚嫩的“老師好”里,在每一次被孩子的真誠打動的瞬間里,在看他們從懵懂孩童長成懂事少年的過程里。人間值得,因為“你”在人間。作者的智慧并非教我們如何成功,而是教我們如何與生活和解。
愿我們都能如恒子奶奶一般,在瑣碎中看見光,在孤獨中守住暖,在無常中握住此刻的安寧。因為人間真正的值得,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與自己的心和平共處。往后的日子,我想帶著這份“值得”的感悟,繼續在平凡的講臺上,慢慢走,細細品,陪孩子們一起,把日子過成值得的模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