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揚青春,“電”基筑業——歡迎報考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學院概況辦學底蘊深厚機電工程學院是1956年建校之初最早設立的院部之一,1964年成立機電科,1978年成立機電系,建筑機械恢復本科招生,...
“機”揚青春,“電”基筑業——歡迎報考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學院概況
辦學底蘊深厚
機電工程學院是1956年建校之初最早設立的院部之一,1964年成立機電科,1978年成立機電系,建筑機械恢復本科招生,1998年分為機電系和自動化系,2001機械系更名機械電子工程系,2004年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成立機電工程學院。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學院具有推薦優秀畢業生免試就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學科專業完善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4個普通本科專業,同時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機械、車輛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機械工程本科專業是國家一流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山東省省級品牌專業、山東省首批應用型名校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專業。車輛工程專業是山東省省級一流專業,機械電子工程是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 ▲車輛工程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 |
師資隊伍優秀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19人,其中正高25人,副高38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8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超過70%。擁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重點學科首席崗專家、山東省知名機電專家等高水平專家12人,獲評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1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3人、“新時代齊魯最美青年”1人。
▲學院全體教師合影
學院優勢與特色
教學科研平臺領先
學院擁有建筑工程及裝備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綠色制造工藝及其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起重機械健康智能診斷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臺5個。近年來,學院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聯系,共建了山東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現代產業學院、挖掘機械智能控制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智慧防災與應急救援工程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
建筑工程及裝備國家級虛擬仿真 實驗教學中心 | 山東省綠色制造工藝及其智能裝備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山東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現代產業學院 | 挖掘機械智能控制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 |
蔡司LSM 900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 智能制造生產線教學平臺 |
校企合作深入
學院與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富士制御電梯有限公司、費斯托氣動有限公司、大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與行業企業聯合建立了機械工程學科虛擬仿真實驗共享平臺、建大-富士制御電梯技術研究院、智能網聯車輛協同創新中心等校企合作平臺,實現產學研共贏發展。深挖社會及行業資源,設立“費斯托自動化獎學金”“鴻星科技獎學金”“嘉人勵志獎學金”等獎學金,完善學生獎助體系。
鴻星科技產學研基地揭牌儀式 | “費斯托”獎學金頒發儀式 |
學生參觀展會 | 煙臺杰瑞集團訪企拓崗 |
教學成果豐碩
近年來,學院獲批國家級教改項目2項,省部級教改項目9項;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獲批省級基層教學組織1個;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出版著作和教材80余部,獲省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3部。
《液壓與氣壓傳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機械制圖》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普通車床虛擬仿真教學實訓系統 | 教育部項目 |
教學項目“VR+全時空教學模式實踐共同體”實施方案論證會合影 |
學科背景拔尖
圍繞高檔數控機床及其關鍵功能部件、機器人技術與集成應用、增材制造與綠色制造、起重運輸機械、新能源汽車與動力裝備、智能制造與VR應用等前沿技術,學院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梯隊,擁有山東省“青創團隊”4個。
近5年,學院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級課題5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1200萬元。近5年,發表SCI、EI論文300余篇,其中Q1/T1論文50余篇;獲得以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為代表的省部級科研獎勵10余項;參與起草第一部由我國主導的數控系統國際標準ISO23218,制定工業機器人、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7項、地方/行業標準2項。
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公益類)項目驗收 | 山東省起重機械健康智能診斷 工程研究中心參加展會 |
承辦第七屆多體系統動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 塑造“智造講堂”學術報告品牌 |
學院教師部分獲獎證書
人才培養
學生培養優秀
近3年,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700余項;獲批省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0余項。學生就業率穩居學校前列,連續獲評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在全國裝備制造行業、設備應用與管理行業、工程建設行業、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等單位受到高度認可。
學生在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比賽現場 | 學生參加“互聯網+”大賽 |
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獲獎證書 |
學生活動多彩
學院牢固樹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中心,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理念,依托“青春綻放”文化展示平臺和“機電星光”志愿服務平臺,打造出一批深受學生喜愛的綜合素養提升品牌活動,機械146團支部被團中央評為“活力團支部”。
全國高?!盎盍F支部” | 學院領導參加新生中秋晚會活動 |
學生團支部主題團日活動 | 獲評山東省無償獻血組織表現突出單位 |
“喜迎建黨百年”合唱文化節音樂晚會 | 躍動青春跳繩比賽 |
校友人才輩出
學院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已為國家培養了萬余名機械類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多數進入設計院、施工企業、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政府機關等,成為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和骨干力量,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機械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山東建筑大學校友會機電工程學院校友分會成立大會
劉才山,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多體系統動力學與控制學科組組長
程玉華,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
殷國棟,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畢慶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張寶芝,煙臺勝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總裁
孟令鵬,山東華達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創始人
專業簡介
機械工程專業(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機械工程專業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
專業是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山東省省級品牌專業、山東省首批應用型名校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是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依托專業?,F有專任教師5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碩士生導師38人,教師博士化率超過70%,擁有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省部級稱號獲得者10人次,擁有山東省高等學?!扒鄤搱F隊”3個。
專業擁有建筑工程及裝備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綠色制造工藝及其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平臺6個。近5年,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獲批省級基層教學組織1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省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3部;主持國家級教研項目2項、省部級教研項目5項。
專業圍繞建筑機械與智能裝備學科前沿,秉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設置建筑機械與設備、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塑性制造技術與裝備、門窗幕墻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5個專業方向,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一體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學校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1964年學校成立機電科,1978年更名為機電系設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本科專業,2006年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被列為山東省重點學科,2013年設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獨立招生。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以機械設計制造、控制理論、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學科為基礎,緊密結合生產實踐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是研究和解決機電裝備的設計、制造、控制、測試等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圍繞人工智能和高端裝備等學科前沿,執行“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設置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機器人技術與應用兩個本科專業方向。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依托機械電子工程山東省重點學科和機械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綠色制造工藝及其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起重機械健康智能診斷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臺。專業與費斯托(Festo)氣動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設立了“費斯托自動化研究發展”獎學金,聯合成立了“費斯托自動化培訓班”,借鑒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現有專業教師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1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2人,教師博士化率達90%,高級職稱教師占比67%,4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和訪學經歷,擁有山東省高等學?!扒鄤撊瞬乓媱潯眻F隊1個。近三年本專業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2項,橫向科研項目16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項;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余件,出版專著3部;首位獲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5項。
車輛工程專業(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車輛工程專業主要研究汽車、工程車輛及特種車輛等陸上移動機械的理論、設計及制造技術,涉及力學、機械、材料、化工、計算機、通訊電子、測試計量、控制技術、智能化與網絡技術等領域,是一門涵蓋多種技術的綜合性學科。
車輛工程專業是山東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依托平臺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山東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山東省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等。擁有“車輛工程”工學碩士點,專業師資結構合理,現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碩士生導師8人,教師博士化率達81.8%。
專業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等各級縱向課題十余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發表SCI、EI檢索論文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多項;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4項,山東省政府專利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二等獎各1項;同時完成多項橫向課題以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在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技術推廣、對外服務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為了適應經濟技術發展、滿足國家重大戰略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解決智能制造高素質人才匱乏而設立的“新工科”專業。本專業涉及機械、控制、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強調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智能制造裝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是多領域交叉融合的戰略新興專業。
本專業以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專業為依托,整合了高水平師資力量、新形態教學資源、高質量實習實踐基地等軟硬件條件,是學院重點打造的新工科專業。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7人,擁有國家級建筑工程及裝備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綠色制造工藝及其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起重機械健康智能診斷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平臺6個。
學校高度重視本專業的建設,2023年投入400萬元經費對智能制造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進行升級,構建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工業物聯網實驗室、智能制造綜合實驗室、智能檢測實驗室,逐步形成了涵蓋決策、物聯、制造、檢測等關鍵環節的智能制造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學生培養提供了堅實保障。
(來源:山東建筑大學本科招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