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大學藥學院/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田京偉/張劍釗/蘆靜團隊與綠葉制藥集團創新研究院,首次發現微量胺相關受體1 (Trace-amine associated receptor 1, TAAR1)和5-HT2C受體(5-h...
近日,煙臺大學藥學院/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田京偉/張劍釗/蘆靜團隊與綠葉制藥集團創新研究院,首次發現微量胺相關受體1 (Trace-amine associated receptor 1, TAAR1)和5-HT2C受體(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2C, 5-HT2CR)的相似結合模式,用于新一代治療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病精神病性障礙等疾病研發。
田京偉帶領藥物設計團隊基于人工智能藥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AIDD/CADD)獲得全球首個雙靶點激動劑,表現出對TAAR1和5-HT2CR高特異性的強激動活性,在多種藥效學模型展現出顯著優于目前臨床用藥的特征。已在中國和美國進入臨床i期多劑量遞增(MAD)研究階段,臨床前和初步臨床結果顯示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出現抗精分藥物常見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血脂代謝異常、體重增加等副作用,被行業列為具有“重磅炸彈”潛力的分子。這一重要的科研成果不僅為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精神病性障礙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也為未來藥物研發提供了創新策略。
人工智能(ai)藥物設計為新藥研發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使研發過程更加高效和精準,基于煙大藥學“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學科特色和前期堅實的研究,煙臺大學藥學院成功獲批“山東省智能制藥未來技術學院”,標志著煙大藥學昂首步入AI時代。
首個taar1和5-HT2C受體雙重激動劑的發現
相關成果以“基于結合口袋相似性合理設計首個靶向痕量胺相關受體1和5 - 羥色胺2C受體的雙重激動劑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精神病性障礙”為題發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藥物化學雜志》,中科院1區,藥物化學領域Top期刊)。煙臺大學藥學院蘆靜副教授、綠葉制藥有限公司于鵬飛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藥學院田京偉教授、張劍釗副教授及綠葉制藥葉亮博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多個項目的支持。
(來源:煙臺大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