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二小教育集團還獲頒“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工作坊”銅牌。
學校10名校內教師參與生態科普,與26家資源單位建立聯系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講座等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打造《博物館課》《科學盒子》《科學公園》三門科學素養提升的拓展必修課……12月13日,“生態文明教育助力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會”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百旺校區舉行,該校校長倪百明介紹了中關村二小的生態教育育人體系和成果。
中關村二小教師進行生態文明教育課展示,引導學生觀察蘿卜。學校供圖
近年來,中關村二小打造了“教師-學生-環境”三位一體的模式,探索出一條從課堂育人到生活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的特色生態教育之路。在展示交流會上,中關村二小的教師團隊還精心準備并展示了40余節生態文明教育課例。課堂上,教師們深入探索學科本質,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們關注真實世界、真實問題、真實需求,通過真實任務驅動,實現素養提升。
于學生而言,校園里生態教育實踐場所越來越多。學校專門打造了“聽雨苑”“護綠閣”等專業教室,還為社團發展設計了專用的場地,比如可親自體驗采摘與種植的 “快樂農場”“藥用植物園”“溫室大棚”以及監測氣候的氣象站、用于節約能源的集雨樽等多個生態活動區,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走向自然。
中關村二小教育集團還獲頒“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工作坊”銅牌。北京教科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巧玲表示,各中小學要繼續推動生態教育深入發展,培育更多青少年呵護自然的情懷,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為實現美麗中國愿景貢獻力量。
當天,海淀區教科院課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還分享了海淀區生態文明教育推進成效,依托于教育部重點課題“利用地域資源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海淀區探索了生態環保日實踐活動模式、基于地域資源的特色課程開發模式和基于課程整合的主題教育模式。
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趙霞指出,生態文明教育是海淀區培養未來社會公民的關鍵環節,未來海淀教育會持續深化生態文明教育改革,加強區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生態文明教育邁向更高水平。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