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暨麥克法登—林少宮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學院報告廳舉行。學院院長張建華,院黨委書記劉雅然,副院長錢雪松,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姚遂,各系系主任,本科...
9月2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暨麥克法登—林少宮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學院報告廳舉行。學院院長張建華,院黨委書記劉雅然,副院長錢雪松,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姚遂,各系系主任,本科2024級教師班主任代表,全體輔導員老師、教務科老師以及2024級研究生班主任出席本次開學典禮。典禮由院黨委副書記劉雯雯主持。
莊嚴的國歌聲響徹會場,全體師生肅立致敬,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拉開了序幕。
典禮伊始,劉雅然書記代表學院向416名2024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學表示熱烈歡迎。她指出新時代的接力棒傳遞到大家手中,同學們要勇擔使命、不懈奮斗。對此,她對新生們提出四點殷切期望:“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以經濟學院的大師為榜樣,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朝夕不倦、勤奮學習”,以優秀的學長學姐為榜樣,在勤勉肯干中強本領;“腳踏實地、躬耕實踐”,深入理解國情民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戮力齊心、團結進取”,在新時代高舉集體主義旗幟,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共同成長。最后,她希望大家勇擔使命、不懈奮斗,以更加昂揚的青春肩負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接下來,教師代表、國際商務+英語2401班教師班主任王班班老師發言。王班班祝賀新生們在學院開啟人生新篇章,激勵同學們志存高遠,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通過經濟學理論知識深刻認識時代要求;勇于探索,在新時代背景下擁有探索未知的勇氣和擁抱變化的從容;夯實基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用實際行動書寫“學在華中大”的品牌;突破自我,敢于試錯,不要讓過去的標簽成為桎梏,突破自我才能拓寬人生的邊界。
老生代表發言環節,碩士2301班何一佳、本科經濟學(創新實驗)2101班尹軒分別作為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發言。何一佳認為大家要泰然取舍,做一個心態上“穩得住”的人;要勇擔使命,做一個思想上“站得高”的人;要嚴謹治學,做一個實踐中“行得遠”的人。尹軒闡述了自己作為胡吉偉黨支部書記帶領班級成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的“胡吉偉精神”的故事,鼓勵同學們以英雄文化為精神血脈,讓胡吉偉精神在薪火相傳中更見內涵。
新生代表發言環節,博士2401班史宏博、本科數字經濟(AI雙學位)2402班胡博涵分別作為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發言。史宏博表示在經院感受最多的便是溫暖,他鼓勵新生們把握每個機遇,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知,以嚴謹的態度看尋真理,以創新的思維解決問題。胡博涵講述了他與華科大的不解之緣,20多年前,他的父親正是在華科大精神的感召下,選擇回到家鄉,扎根基層建設,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華科大的種子。如今,他帶著這份傳承和夢想來到華科大,期待著在經院這片沃土上汲取知識,放飛夢想。
為了傳承大師遺志,領悟學院大師文化,學院為全體新生贈送張老、林老兩位大師的經典書籍。在開學典禮上,學院領導分別向本科生新生代表贈送了張培剛先生的著作《農業與工業化》,向研究生新生代表贈送了林少宮先生的著作《林少宮文集》,并為新生代表們佩戴了院徽。一枚小小的院徽,不僅代表著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學子的身份,更承載著華科大經院人的使命與榮光,希望同學們以此為新的奮斗起點,勇擔時代使命,書寫青春篇章。
新生開學典禮之后舉行了麥克法登—林少宮獎學金頒獎典禮。張學功向新生們詳細介紹了麥克法登—林少宮獎學金的基金情況和發展成就,并宣布2024年度獲獎名單。學院領導為獲獎學生頒發榮譽證書。金融學2202班魏笑影作為獲獎代表發言,她鼓勵新生們盡早明確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法,勇敢探索嘗試,將想法付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
伴隨著《華中科技大學校歌》的唱響,2024年新生開學典禮暨麥克法登—林少宮獎學金頒獎典禮圓滿落下帷幕。2024級新生們將在華中大校園開啟人生新篇章,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開學典禮結束后,張建華院長為全體新生講授了主題為“開啟經濟人生,譜寫精彩華章”的開學第一課。張建華院長以世界知名的企業家和投資者為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新生們詮釋了經濟學的內涵,并結合當今時代背景,介紹了經濟學科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在個人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探討了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前沿課題,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他還介紹了經濟學院悠久的“三大文化”,希望同學們傳承張培剛、林少宮等老一輩經濟學家踏實嚴謹的求學精神,樹立遠大理想,胸懷家國情懷,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譜寫“一顆糯米”的精彩華章。(馬文麗 歐陽雨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