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例當然是要創造的,只要嘗試了,先例不就有了嗎?”
這個畢業季,董麗娜忙得像一只不停旋轉的陀螺。
參加電視臺的錄制,接受媒體的采訪,授課、批改學員作業,拍攝個人賬號的視頻……每天,她的日程清單都排得滿滿當當。6月28日,她在中國傳媒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的直播畫面登上多個網絡平臺熱榜。溫柔又堅定的聲音,透著專業范兒,令許多網友稱贊,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的身份更是讓她收獲無數敬佩與鼓勵。
在評論里,網友們熱衷于稱她為自強不息的楷模、一束光、才女……但在畢業典禮的發言中,董麗娜卻兩次提到自己“很普通”。離開家鄉大連來到北京打拼,不甘于視障人士只能從事推拿而努力練習播音,在35+的年紀選擇考研,經歷過種種困難與挑戰之后,年近不惑的董麗娜愈發從容。
在中國傳媒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董麗娜作為研究生代表發言。圖/中國傳媒大學官微
22歲,孤身一人“出走”北京
17年前,22歲的董麗娜決定“出走”,離開故鄉大連,獨自前往陌生的北京。
彼時恰逢國慶假期,熙熙攘攘的車廂很是熱鬧。這是董麗娜第一次走出大連,她買了一張硬座票,這趟火車傍晚6點多發車,次日凌晨5時許才抵達北京,隨身攜帶的MP3見證了她一路的忐忑和期待。“一首名叫《破曉》的英文歌讓我印象深刻,歌詞大意是說早晨已經來到,鳥兒開始歌唱,這只鳥兒正如想要重新開始的我。”
董麗娜出生在一戶農村人家,一歲時被診斷為先天性弱視,10歲那年徹底失明。8歲起,她就在當地一所盲聾學校開始了住校生活,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也利用課余時間讀完了學校館藏的幾百本盲文書籍。“我的價值觀的形成,主要就來自于書本和整個成長過程。《簡·愛》這本小說對我影響就挺大,女主人公的堅毅、獨立、理性,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和多數視障者一樣,董麗娜聽過太多次“學推拿是唯一出路”的論調,即便她對推拿完全不感興趣,也不理解為何只有這一條路,但因為年齡小,也迫于生計,從盲校畢業后,她還是進入了大連市盲人技術學校學習中醫推拿,此后在一家按摩店工作。
但是,在從事按摩推拿的三年間,董麗娜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函授英語的學習上,同時也積極聯系各個大學,詢問是否有繼續教育的機會,讓她失望的是,得到的回復無一例外都是拒絕。
“學完英語之后,我發現這根救命稻草不見了,我要去尋找別的機會。一旦閑下來,人特別容易被環境改變,我很快也會變得消極。”在網絡上,她搜到一則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發布的播音主持培訓招生簡章,與機構取得聯系后,2006年10月初,22歲的董麗娜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我生于農村家庭,父母維持生活已屬不易,很難在教育或者價值觀上給我太多啟迪,但我依然很感謝他們,不管條件多么困難,都會堅持讓我去讀書、尊重我的選擇。”董麗娜說,父母其實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包括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她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以97.8分的成績考取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參加“夏青杯”全國朗誦大賽獲得二等獎,經引薦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擔任特約主持人,在紅丹丹負責播音主持培訓工作……在北京,重新開始的董麗娜,找到了自己的熱愛與擅長,也通過不斷的培訓和數不清的練習,逐漸展露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只要嘗試,先例不就有了嗎?”
在吃苦耐勞之外,敢于爭取,也是董麗娜的底色之一。
2011年1月,董麗娜報名參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播音與主持專業本科考試,據《檢察日報》此前報道,她在網絡報名成功并獲得準考證號后,卻因視障在新生照片采集環節遭到拒絕。上述報道稱,經多次懇求,工作人員決定先為其采集照片,再詢問上級部門的意見。當年3月上旬,朝陽區自考辦回應:經向北京市自考辦請示,不允許盲人參加筆試,因為在此之前沒有盲人參考的先例。
“沒有先例”,面對這個解釋,彼時27歲的董麗娜開始向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官網公布的每一個郵箱和留言板留言,詢問能否參加考試;在朋友陪同下前往北京市教育考試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反映情況。一周后,她收到上述辦公室答復,經向主考學校、考區和有關專家征求意見,認為董麗娜的身體狀況不宜參加該專業考試,建議她結合自身情況另選恰當的專業,自考辦將另行研究。
“我的身體狀況我最清楚。”不接受這一結果的董麗娜在公益律師的幫助下又給北京市教委發出了《關于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拒絕盲人參加自考的投訴信》。同時,一些媒體也對她的報考遭遇進行報道,她的不懈堅持不僅獲得了公眾關注及輿論支持,也最終打動了北京教育考試院。
2011年10月26日,北京教育考試院就考場設置、人員安排等事宜與董麗娜進行當面協商,準許她報考播音與主持專業,且補充表示,會為今后其他報名參加自考的視障人士提供合理便利。當天,董麗娜還利用自帶設備向考試院相關負責人現場演示了如何通過讀屏軟件熟練操作電腦。次年1月,她在特殊考場參加了首門科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筆試,后續筆試與口試也相繼完成并通過;其間,她還自考了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專學歷。
2011年10月,《新京報》報道董麗娜申請自考資格取得通過進展。網絡截圖
“先例當然是要創造的,只要嘗試了,先例不就有了嗎?”2019年,聽說有幾名視障者順利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倍感興奮的董麗娜決定沖刺播音主持領域最高學府的讀研深造機會。那時的她,已經取得中國傳媒大學自考本科學歷,也有了穩定工作。
在35+的年紀準備考研,同時還要兼顧六個班級的播音主持線上教學工作——董麗娜還是決心沖一下,她對融合教育課堂及理論、實踐學習太向往了。
自己查找所有資料、朋友幫忙掃描和校對。那些日子,在白天上班、晚上學習的“勞勞結合”模式下,她通過了全國統考(因使用盲文試卷,按照相關規定,答題空間為單獨考場、時間延長50%)和中傳校考的篩選。“由于備考時間很短,我就提高效率,我沒空兒胡思亂想,只需要安排好切實可行的計劃。”
備考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離筆試還有一百天的時候,她收到了考綱變動的消息,“兩門專業課全改了,其中一門我要看25本參考書,那是特別崩潰的時刻。”坐在桌前哭了一下午后,董麗娜擦干眼淚冷靜下來,趕緊思考從哪本書開始看?每本書至多需要多長時間?“我早年學過一些心理學,明白有情緒就要先發出來,接著再想辦法調整。”
考試最終順利完成了。
錄取結果是在夜里11點左右獲悉的,董麗娜第一時間向幾位知曉自己考研的朋友分享了喜訊,旋即思考下一步的學習安排。開學兩三個月前,她保持著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獻的習慣,“我之前是自考本科畢業,在學術能力方面會比其他同學弱一些,所以要做好準備。”
“剛入學時,我跟學校表達了不想被特殊對待,學校除了給我安排位置和樓層便利的宿舍、提供四六級和文獻考試的盲文試卷、課件提前發送、幫助打印文獻等,在學業考核和畢業要求上都與其他同學一視同仁。”董麗娜回憶。
入學后,按照學校的培養計劃,從完成作業到文獻考試、從論文開題到修改完善,董麗娜的讀研生活純粹又充實;正如她在畢業講話中談到的那樣,“從走進學校的那一天起,我便放下了這一切,如廖書記(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所期望的,好好做個讀書人。”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能從早上7點多起床之后,除了吃飯喝水上洗手間,就一直坐在電腦前讀書,直到晚上11點多睡覺。”中傳藝術研究院學生袁程是董麗娜的室友,提到董麗娜,她滿是贊嘆。“認真”,是袁程用來形容和評價董麗娜最多的詞匯。
“最典型的就是文獻考試,我覺得全校沒有多少人能把規定書目全部看完,麗娜姐姐反復看了很多遍,而且做了好幾版筆記。”袁程表示,在別人吐槽基本文獻閱讀制度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時,董麗娜用行動證明了只要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文獻考試就不是問題。在董麗娜的帶動和影響下,宿舍里學習氛圍濃厚,從沒去過圖書館自習的袁程也讀完了四五十本書及二三十篇文獻的所有內容。
研三畢業前,卸下學術重擔的同學們有了更多更熱鬧的休閑娛樂方式,袁程會跟著董麗娜練播音,同時也教她一些八段錦動作,“麗娜姐姐學得特別認真,反而是我這個老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袁程說,董麗娜從得知要作為碩士畢業生代表在典禮上發言的那刻起,就瀏覽了幾十篇其他人的畢業演講稿,自己的演講稿花了一周時間才定稿。“她最后并沒有參考和借鑒別人的內容,都是真情流露,只不過她一定要做這個功課,看看大家都在講什么。”袁程的一名專業課老師得知發言稿是由董麗娜自己完成時,感到十分驚訝,“我的老師對麗娜姐姐還不是很了解,覺得稿子太好了,還以為有團隊或者學校幫她寫。”
“社會應是多元包容的”
6月30日,董麗娜的研究生導師,中傳副教授、知名配音演播藝術家王明軍送給她這樣一句寄語:一晃三年過去了,麗娜即將迎來新的征程,在今后的道路中,要更舒展、更堅定、更從容、更有力地走下去。
導師雙選時,董麗娜曾通過微信向尚在國外的王明軍發送了本科論文、科研設想等材料,并附加了一封自薦信介紹自己的情況和表達迫切愿望,念及導師囑咐過的“不要去管那么多,想一想你自己的想法”,她忍不住哽咽起來。
在三年的讀研生活中,中傳提供的融合教育讓她順利完成了學業,董麗娜的同學和室友亦為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在接受采訪時,董麗娜也多次提到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視障者確實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支持。在我看來,成立融合教育支持小組,引進盲文打印機、點顯器等輔助設備,設置視障人士閱覽區等,都是高校未來可以考慮的。”
對認定的事情做到底,董麗娜的這一特質也打動著袁程,讓袁程覺得互聯網世界需要有這樣踏實堅定的人來影響大家。
在袁程和其男友的倡議下,他們在抖音、B站、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平臺開通了董麗娜的個人賬號,圍繞朗誦、普通話教學、視障知識普及等方面,拍攝發布短視頻。在一則關于“如何引領視障人士”的視頻中,董麗娜和袁程情景演繹了幫助視障者出行的方法,一位網友留言:我前幾天看了這條視頻,昨天就在公交站引領了一位視障人士,完全用上了。
打破刻板印象、倡導社會融合是他們運營賬號的主要目的,“我很愿意為了情懷做這件事,即便后期有了合適的變現合作,前提也是要守住底線。”董麗娜強調。
今年4月開通以來,董麗娜的抖音賬號已發布30余條短視頻,吸引超120萬人關注。網絡截圖
但改變對殘障群體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讀完研找工作時的遭遇,讓董麗娜感受到了并非每次努力爭取都能得償所愿。
在既往培訓工作中,她自認是個認真負責、教學質量有保障的老師。周文晴是對播音主持感興趣且有潛力的視障學生之一,她給董麗娜做過助教,如今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不過,董麗娜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健視者,在線上課堂里,學生們會通過各種留言表達支持,部分學生已成為董麗娜的追隨者,也會自發把課程分享給其他朋友。
今年春招時,董麗娜向幾所高校的播音主持教職崗投遞了簡歷,“我發現我的能力沒有受到質疑,但最終因為視力障礙被拒絕,我也會難過大哭。”她坦言,這些時刻是自己反應最強烈的時候,可憤怒沒有價值,“不能怪某個人或某個單位。社會大眾缺乏對不同群體的認知和了解,我覺得社會本應該是多元的、包容的。”
重新走進校園又再次步入社會,讓董麗娜更從容,也更有底氣。“三年下來,得益于這么好的環境和這么專業的訓練,我的實踐和理論能力都得到了系統化、個性化的提升,知其然的同時也知其所以然。另外,讀研拓展了我的學習領域,通過閱讀社會學、美學、哲學類書籍和文獻,我的思考更具有深度和廣度。”
如今,董麗娜雖暫未落實工作,但她并不迷茫,“我肯定不會離開播音主持領域,我想做的是播音主持教學或者創作,我也會為有需要的視障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