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在捐贈儀式上說道,“做人不能只為自己打算,這份獎金應該‘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一定要使所得獎金用在有益于社會發展的事業上。”
“今天我捐贈給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這點捐款,是我應該給母校做的奉獻。我希望樊錦詩教育基金的設立,會對北京大學敦煌學研究的發展起到一點添磚加瓦的積極作用。”5月4日,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日,“敦煌女兒”、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杰出院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回到北大,同時帶回1000萬人民幣的捐款,設立樊錦詩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學研究。
5月4日,在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日,樊錦詩為母校捐款1000萬人民幣。圖/北京大學
在捐贈現場,樊錦詩表示,自己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得益于母校“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的熏陶和許多前輩師長們的諄諄教導、悉心培養,才使自己有能力為敦煌石窟做了一些貢獻。同時,樊錦詩也為母校送上125周年生日祝福,愿北大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據介紹,樊錦詩教育基金為不動本基金,使用基金收益用于推動北京大學敦煌學研究的開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捐贈的資金,包括之前樊錦詩先生2019年獲得的呂志和獎的獎金(該獎金總額為2000萬港元,樊錦詩將其中一半捐給母校,另一半捐給敦煌研究院),還有2020年獲得的“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的100萬港元。在此基礎上,樊錦詩為了使基金本金能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又將她本人多年的積蓄數十萬元捐出。
樊錦詩在捐贈儀式上說道,“做人不能只為自己打算,這份獎金應該‘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一定要使所得獎金用在有益于社會發展的事業上。”
公開資料顯示,樊錦詩1958年進入北大考古專業就讀,1962年下半年在本科期間的最后一次專題考古實習中選擇了敦煌莫高窟。1963年畢業后,樊錦詩服從國家分配前往莫高窟工作。此后數十年,樊錦詩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將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管理工作當作終身事業。
記者注意到,樊錦詩十分惦念北大的學弟學妹們,多次以書信、演講、寄語等形式與北大同學們交流。在5月3日舉行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十周年座談會”上,樊錦詩勉勵同學們,要在學習過程中把人生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熟讀文物保護領域的各項法規、準則,為未來工作做好準備;開闊眼界,學好外語,以開放的心態增進國際交流;珍惜校園時光,充分利用好北大優質的教學資源,努力讀書、勤于思考;向考古先輩們學習,傳承好“甘坐冷板凳”的考古精神,求真學問、下苦功夫。
2019年,她在書信中對北大新生殷殷囑咐,“做有博大胸懷和仁愛境界的北大人”,又在新生訓練營上“耳提面命”,鼓勵大家“永遠在路上”;2020年,她寄語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新生們,要努力成為知行合一、融會貫通的考古學者,要有沉潛大隱的心態和準備,將個人的追求融入考古這一神圣的事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