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有網友發帖舉報稱,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一本科生抄襲自己的論文,且該同學還獲得南開大學2023年保送推免資格,直博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當事人小李(化名)同學,他告訴...
2022年11月2日,有網友發帖舉報稱,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一本科生抄襲自己的論文,且該同學還獲得南開大學2023年保送推免資格,直博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當事人小李(化名)同學,他告訴記者,他是四川大學2020級的碩士生,本科在四川農業大學應用物理專業就讀。他從大二起就開始著手準備這篇論文,直到2019年才成功發表,耗時近兩年。
上圖為小李于2019年發表論文中的實驗數據,下圖為被指抄襲論文中的實驗數據
據小李稱,11月1日晚9時許,他的本科導師在搜集資料時發現一篇論文與他曾發表的文章幾乎相同,便迅速聯系了他。他感到十分震驚,雖然內容有所刪減,但是“抄襲簡直明目張膽,直接把我的論文翻譯了一遍”。
小李發表的論文為《三元納米復合材料的一步水熱法制備及低頻吸波特性研究)》,該文于2019年4月23日發表在《ChemNanoMat(納米材料化學)》期刊上。公開資料顯示,《ChemNanoMat》由亞洲化學編輯學會(Asian Chemical Editorial Society, ACES)于2014年出版發行,涵蓋納米材料化學領域及其他相關跨學科領域,是SCI期刊。
而被指抄襲的《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低頻吸波特性的研究》一文作者為南開大學物理學院的小王(化名),該文于2022年8月8日發表在普通期刊《當代化工研究》上。
紅星新聞記者對比兩篇論文發現,從摘要、實驗方法、實驗材料來源、實驗數據到結論均高度相似。其中2019年發表的論文中,實驗材料分別來自于蘇州碳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科隆化學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然而,2022年發表論文中的實驗材料同樣來自這三家公司。2019年的論文參考文獻共53篇,2022年發表論文參考文獻共10篇,均與前者重合。
據9月26日發布的《南開大學2023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名單》顯示,中文論文的作者小王就讀于南開大學物理學院。據10月6日發布的《北京大學2023年物理學院擬錄取推薦免試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單》顯示,小王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擬錄取方向為凝聚態物理。
11月2日凌晨,小李表示,他與本科導師準備了一系列材料,給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公開郵箱發了舉報信。并且收到了北京大學的回復,稱已收到材料,正在核實處理。但一直未能聯系到南開大學。
隨后,紅星新聞聯系到了被指抄襲的小王,小王稱這篇論文與保研沒有任何關系,他5月時就參加了北大的夏令營,“時間是錯開的,根本就沒有關系。”
“我也是受害者,已經報警了。”小王告訴記者,今年7月,他聯系了論文輔導機構,但對方“完全沒有告訴我這篇論文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版面費花了幾千元,9月份學校啟動了保送程序,“這篇論文發在普刊,對保研也沒有加分。”
小王對這種情況感到十分抱歉,“我確實是無心的,論文查重也過了,我也不知情。”他曾嘗試通過多種渠道聯系小李,希望能取得對方諒解,未獲得回應。
11月2日下午,紅星新聞聯系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務處工作人員稱已收到當事人的相關舉報材料,學校高度重視該事件,將會展開調查,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紅星新聞多次致電南開大學教務處、南開大學物理學院,接線的工作人員稱已將信息上報給領導,但不清楚具體情況。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