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辦奧”背后,有一支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隊伍,他們花費了6年的時間,為延慶賽區的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出謀劃策”。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的重要宗旨。在建設冬奧會相關設施的同時,如何保護賽區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一直都是冬奧會籌備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綠色辦奧”背后,有一支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隊伍,他們花費了6年的時間,為延慶賽區的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出謀劃策”。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便是其中一員。在他看來,賽區的生態修復是一個“急不得”的工作。
據了解,2021年7月6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披露,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已于6月底完工。這是北京冬奧會建設周期最長的一項工程。6年來,生態修復團隊以賽區7條雪道和市政道路邊坡為主要區域,共計完成214萬平方米生態修復工作。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 受訪者供圖
“進入延慶賽區開展建設的第一支隊伍”
從2016年開始,張志翔正式開展延慶賽區的環境保護工作。隨后,由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林學院等相應學科教授組成了“北京2022冬奧會延慶賽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管理支撐團隊”?!拔覀?016年進入賽區開展工作,可以說是冬奧會申辦成功之后進入延慶賽區開展建設的第一支隊伍?!睆堉鞠枵f道。
談及參與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的契機,張志翔表示,“延慶賽區比較特殊,它是一個在森林環境中建設的賽區,和北京原有的夏奧場館不一樣?!被谘討c賽區的特殊性,延慶區政府委托北京林業大學開展延慶賽區生態系統本底資源調查工作。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2022冬奧會延慶賽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管理支撐團隊”入住賽區建設區域,進行本底調查。 受訪者供圖
在張志翔看來,延慶賽區建設之初的生態修復工作開展得非常艱辛。他介紹,延慶賽區所在地的森林資源雖保護得比較好,但所在地陰坡則“坡陡、土松、石礫多”,陽坡則裸露巖石多,易出現干旱的情況。這也意味著,一旦這個地方的植被遭到破壞,非常容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而賽區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砍伐一些植被,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隱患非常多,植被修復的難度也很大。
針對這些生態修復初期存在的難點,張志翔及團隊在延慶賽區本底調查中將這些難題進行梳理,并科學規劃如何解決上述問題。這為團隊后續的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施工單位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從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支撐團隊對約10平方千米的設施建設核心區域進行了重點調查,對20平方千米的項目區綜合評估調查區域進行了一般調查,對周邊大約120平方千米的范圍進行了踏查,并開展地質地貌、氣象水文、土壤、植被、生物物種及其多樣性等調查,完成了《延慶賽區生態系統本底資源調查報告》。
“這個報告對延慶賽區的建設極其關鍵。我們的資源調查報告出來后,支撐了延慶賽區開工所需的環境評估,為賽區順利開工奠定了基礎?!睆堉鞠枵f道。
“全手工”回收表土,促進賽區植被修復
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恢復賽區中原有的植被類型是一項重大工程。
據張志翔介紹,延慶賽區具備較好的森林環境,賽區建設完后需要對植被進行恢復。如何恢復賽區原有的植被類型?張志翔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原有植物的種子進行恢復,而表土便是原生植被的種子庫。他表示,對表土進行剝離、收集,建設完再把表土回填,可以有效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充分發揮原有種子庫的作用,恢復此地的原生植被。
基于此,團隊建議施工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對表土進行剝離,“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表土剝離,滿山遍野都可以看到白色的袋子,所有白色袋子當中裝的都是表土。把這些表土一袋袋裝起來,運到一些合適的地方進行保存,并采取一些措施保證種子不失活?!睆堉鞠枵f道。
因為山地比較陡峭,且擔心機械作業會造成植被的損壞,剝離表土的工作只能通過全手工的方式進行操作。據了解,延慶賽區共計剝離利用表土80000余立方米,建立表土利用示范區面積約6.5公頃,并建成了賽區表土資源實物與數據庫。而這些表土的回收也成為賽區恢復原有植被的關鍵因素。
此外,張志翔強調,延慶賽區的植被修復需要遵循幾大原則。首先,要利用鄉土植物進行植被修復,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其次,修復應遵循近自然型的恢復理念,不能將植被修復公園化、花園化,導致其修復后與周圍自然景觀不相協調。再者,在植物恢復的過程中,要采用比較自然的種植方式,避免植物成排成行,人工痕跡過重。同時,植被修復要進行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搭配,提高冬季的綠色景觀。
北京林業大學師生進入延慶賽區調研,商議如何開展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受訪者供圖
助力國家實現“綠色冬奧”
回顧整個延慶賽區的生態修復過程,張志翔分享了幾個讓他印象深刻的瞬間。
2019年7月,延慶賽區下了一場大暴雨。大暴雨沖起大量的泥沙,把團隊制作的北京水毛茛保護示范區全部給淹沒了。團隊的努力成果隨著暴雨付諸東流,“當時看了特別難受,也很失望?!睆堉鞠杌貞浀?。
但團隊也并未放棄水毛茛保護示范區的建設,此后在冬季時,團隊把保護區域清除出來,對水毛茛進行重新種植。據了解,團隊已完成了北京水毛茛在內的10種保護植物種子繁育與苗木管理技術研究,育苗6000余株,建立北京水毛茛保護示范區15平方米。而延慶賽區也早已完成了相關流域治理,暴雨淹沒示范區的情況也不復存在。
張志翔還提到另外一件讓他記憶猶新的一件事。2016年秋天,他率領團隊開展延慶賽區本底資源調查工作。秋意漸濃、秋雨綿綿,雨落在身上特別冷,當時,他和團隊成員冒著秋雨,穿著雨衣,在賽區最高的海坨山上進行植被調查。大家帶的干糧被吹得又冷又硬,午飯只能吃著干糧,就著涼水,吃完還要在山上繼續完成工作。
團隊的付出最終取得了豐碩成果。2021年6月底,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完工。張志翔所在的團隊全程參與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并在過程中制定了雪道植被恢復方案、邊坡植被恢復方案等,編制了《冬奧施工人員生態保護手冊》。同時,團隊全方位開展了珍稀瀕危和保護植物及可利用樹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并用技術支撐建立了位于張山營鎮八號地的冬奧大樹移植基地,確保了夏季移植成活率達92%以上。
在張志翔看來,延慶賽區建設中的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都與我國承諾的“綠色辦奧”密切相關。他也期待能夠通過延慶賽區的生態修復工作,助力國家實現“綠色冬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