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布了2021級少年班錄取名單。45名學生中,浙江有10人上榜,位列第一,其中5名來自溫州。這5名學生中,溫州中學有4名學生入選,另一名是樂清市知臨寄宿學校13歲的學生。吳楚:學習...
今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布了2021級少年班錄取名單。45名學生中,浙江有10人上榜,位列第一,其中5名來自溫州。這5名學生中,溫州中學有4名學生入選,另一名是樂清市知臨寄宿學校13歲的學生。
吳楚:學習秘訣就是內驅力
與其他學生不同,溫州中學高一(3)班的吳楚是沒有參與競賽學習的學生,他憑著持之以恒的努力,敲開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門。
得知這一消息,該班班主任吳約亞特別為吳楚高興。“吳楚是個單純和開朗的孩子,特別愛笑,走在走廊上聽到夸張的笑聲,那肯定是吳楚的。”
吳約亞說,最開始,吳楚的學習心態比較佛系,比較粗線條,也沒能參與競賽。
改變來自高一下學期。吳楚為自己定下目標,要上中科大少年班。目標感和內驅力找到之后,吳楚仿佛變了一個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學習,累了就去操場上跑步。“幾個月下來,吳楚瘦了十幾斤,褪去了嬰兒肥,看上去成熟不少。”
吳約亞說,有些孩子靜下心學習之后,會對環境要求變高。比如,班級里有人吵鬧,就會受到影響。但吳楚的心態調整得特別好。無論同桌是吵還是安靜,都不會影響到他,所以在人際關系上也處理得特別好。“他的靜是從內心徹底地讓自己靜下來,但與此同時,他的笑聲也少了。 ”
起初這一改變確實讓吳約亞擔心,和家長溝通之后,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調整過來。經過大半年準備,臨近中科大少年班的選拔考試臨近,一直繃著的吳楚反倒放松下來。突然有一天,吳楚式的笑聲又回來了。大家知道,這是他信心滿滿的標志。果然,他被中科大少年班和中科大創新試點班同時錄取。
此次溫州中學上榜的4名學生中,高一學生徐張航參與數學競賽,目前在清華大學參加夏令營。高一學生王瀟羽參與物理競賽,現在杭州參與競賽培訓。上榜的還有高二女生倪婉恬。
吳約亞說,溫州中學的確有天資過人的“學神”,但絕大多數學生很努力,參與競賽的孩子甚至比普通學生更努力。“找到內驅力,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是絕大多數學霸的學習秘訣。”
吳家寶:有很強的自學能力
樂清市知臨寄宿學校的初三學生吳家寶今年13歲,是本屆中科大少年班年齡最小的孩子之一。
他的媽媽吳女士認為,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就在于他在學習中得到樂趣。“他很喜歡考試,要是考試拿獎了他就很開心,這又促使他繼續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吳女士表示,兒子是個文學苗子。3歲時,教他成語就能活學活用,作文也屢次獲獎。小學二年級時,她了解到奧數,就買來這方面的書給他看,沒想到激發了他極大的興趣。四年級時,吳家寶通過了小升初考試,提前來到樂清市知臨寄宿學校讀初一。“孩子學東西很快,初一前的暑假,他就自學完了初一的數學課程。”
初一時,吳家寶覺得老師上課內容太簡單,學得很不得勁。學校知道后,給吳家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晚上讓他到高中部跟數學競賽課程。“剛去學競賽的時候,孩子也覺得聽不懂。但他不怕難,一直跟著學,3個月之后他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的比賽,拿了三等獎。這增強了他的信心,學起數學也更有勁。”
除了學校和老師強有力的支持之外,吳家寶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初中三年,他大部分時間是初中和高中的學業兼著學的。在備賽期間,又要學習競賽知識,但他都能學得又好又快。吳媽媽說:“家長不要太過焦慮,小時候多讓孩子去嘗試,不要剝奪孩子思考的空間。有時候家長和老師局限于去教,而忽視了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得不償失了。”最近,吳家寶每天都在學校老師辦公室里學習物理,晚上跟著老師學物理競賽。吳家寶認為自己在物理上有短板,要在暑假期間加緊學習。
此次,吳家寶被中科大少年班和中科大創新試點班同時錄取。經過斟酌,吳女士認為少年班更適合吳家寶一些。“兒子還很小,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選擇中科大少年班,可以給兒子的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更令吳女士驕傲的是吳家寶的情商很高。去少年班是否需要家長陪讀?吳女士說:“兒子很懂事,說媽媽已經圍繞著他好幾年了,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據了解,中國科大少年班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在培養模式上,大部分學生實行兩段式學科平臺培養模式(2+2),前兩年完成基礎課程學習,后兩年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個性化專業學習。
中科大少年班每年面向全國招生僅40人左右。本次招收的是200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學習成績優秀、創新潛力突出的高二(含)以下學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