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新中國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西湖大學舉行2019級博士生開學典禮,迎來了195名新招的博士生,其中19名為海外高校回流的學生。目前,該校共招收三期學生,均為博士生,共有334名在校生。揭秘西湖...
8月25日,新中國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西湖大學舉行2019級博士生開學典禮,迎來了195名新招的博士生,其中19名為海外高校回流的學生。目前,該校共招收三期學生,均為博士生,共有334名在校生。
揭秘西湖大學:學霸,還有老師,皮起來是真皮!
“這是迄今為止西湖大學最凸顯國際化的一屆學生。”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說,195位新招博士生中,有19位同學來自海外名校。
施一公校長:
選擇西湖,愿意走上披荊斬棘的創新創業之路
面對195位2019級新生,面對即將開啟科研征程的博士研究生,校長施一公作了17分鐘的發言。
以下是發言節選
說歡迎
新生陸續抵達開學典禮現場。
西湖三期的加盟,使得西湖大學在校博士生人數陡然增加了一倍以上,也使得西湖大家庭的成員總數增加了近百分之三十、達到899人!你們的到來,為西湖大學成功創建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必將給西湖大學帶來更為活躍的智力激蕩!
第三期的你們猶為與眾不同!同學們不僅來自國內五湖四海,還來自全球四大洲,是迄今為止西湖大學最凸顯國際化的一屆學生。
你們中間有19位同學來自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倫敦國王學院、南安普頓大學、哥本哈根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柏林工大、米蘭理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匹茲堡大學、馬里蘭大學、馬薩諸塞大學、悉尼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三位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的同學可以在西湖大學重敘友情,兩位來自愛丁堡大學的同學也可以在云棲校區回憶蘇格蘭求學生涯的點滴。西湖大家庭其他成員和我一樣,都在期待著來自不同背景的你們進一步浸潤西湖大學的多元文化。
感恩你們的信任,毅然選擇加盟初創階段的西湖大學!請放心,我和西湖大學的所有老師一樣,有十足的信心把你們培養成優秀的年輕科學家!你們將在這里,開啟無限精彩的可能!
說勵志
新生認真聆聽施老師的發言。
同學們,請不要低估創業的艱苦!耶魯大學在創建之初沒有校舍,最初的建校資本是牧師們拿出的40本藏書,后來收到威爾士商人伊萊休·耶魯捐贈的價值562英鎊的貨物、417本書籍才得以艱難起步。
處于初創階段的西湖大學,目前各方面條件也依然簡陋:我們的云棲校園只有66畝,操場一圈只有200米,全校只有一個擁擠的健身房;我們既沒有悠久的歷史傳承,也沒有厚重的文化積淀,更沒有豐富的校友資源。
但是,她有夢想、有目標、有斗志!因為年輕,她毫無負擔,輕裝前行;因為心懷遠大,她一次次突破藩籬,大膽革新。我們相信,懷有相同理念、追逐同一夢想的899位師、生、員、工,擁有創造奇跡的所有可能!
說科學精神
講席教授Mohamad Sawan與團隊合影。
在這里,我希望每一位同學將科學精神培養成為一種本能。科學的探索,是人類最高尚的冒險,也是回報最豐厚的心智投入。
未來的幾年里,希望你們抓緊每一個時刻,用好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釋放你們的潛能;不要知足常樂,不要安于平庸;做,就盡力做到極致,這才是西湖大學的學術品格和精神氣度。你的努力將不僅幫助你獲得一個值得一輩子珍藏的學位,更將引領你探索回腸蕩氣的人生。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知科研之路雖然有做出突破之后的激動與喜悅,但更多的是如影隨形的挫折與日復一日枯燥的重復。怎樣才能堅持不懈、終有所成?一是不忘初心,二是學會享受失敗。成功帶來的喜悅毋庸贅言,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對失敗的分析與反思本就是科研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思維能力提升的必經之路。所以,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向暫時的失敗低頭。
同學們,我希望你們更大膽一點,更異想天開一點,既要有創新的精神、獨到的見解、勇為天下先,更要實事求是,敢于據理力爭、挑戰學術權威。西湖大學擁有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的學術氛圍,讓每一個人可以忠于學術原則、堅守學術道德,保護好靈光一現的科學火種。
求知、探索、厚德、擔當,體現在西湖大學每一位師生的身體力行之中。這,正是西湖大學的心跳所在!
說時代責任
開學典禮奏唱國歌環節。
西湖大學來自于社會,服務于社會,也完全屬于社會。希望你們立大志、腳踏實地,在實現小我的同時,更要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你們的今天,不僅僅是你們自我奮斗的收獲,更是父母撫養、老師教育、社會支持、父老鄉親關愛的結果;如果沒有幸福和諧的社會大家庭做后盾,也決不會有你們安心讀書、憧憬未來的今日。
當然,現階段你們的責任就是“整頓身心待世需”,兢兢業業夯實基礎,踏踏實實做好科研,用行動為理想保駕護航。
說感恩感謝
西湖大學的支持者們也來到現場。
我要特別感謝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我們親密的合作伙伴,在科教報國、立德樹人的道路上,我們并肩同行,每一步都走得堅定有力;感謝省市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西湖大學的關心支持!我要對所有的捐贈人表示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博大的家國情懷,始終關注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為教育和公益事業提供了最好的企業家樣本!
正是有了各方力量的強大后盾,我們才能全力以赴專注于這項偉大的事業,義無反顧地執著前行。
新生代表:
我們所在的是一座科學的殿堂
蘭州大學畢業的學生梁志鑫作為新生代表在開學典禮上致辭。
大三期間,他得到蘭州大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支持,前往英國利茲大學進行半年的訪問交流。
“在利茲的實驗課堂上,教授通過8塊液晶顯示屏向同學們進行實驗演示,每位學生在實驗前都能得到嶄新的實驗耗材,還有一對一的實驗助教……那時我回想起我本科做科研訓練時的場景,是的,在祖國廣袤的大西北,一大批兢兢業業的科研工作者身體力行地詮釋著對科學最純粹的追求,也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關于科研的夢想,開始在我心中醞釀。”
“去年暑假,在聽過施老師的宣講后壯懷激烈的我,在9月底來到石龍山街18號面試,并在推免系統開放的當晚就填上了西湖大學。我知道也有很多同學和我一樣,拋掉了其他頂尖大學的橄欖枝,選擇了這里。在這短短的幾個月里,除了實驗室的焚膏繼晷,我聆聽了海內外知名學者的講座,參與了來自不同學院的學術沙龍;而在科研之外的時光里,我們享受音樂大師的引商刻羽,在美食節的食堂里大快朵頤,在體育嘉年華的賽場上酣暢淋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