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推進免費學前教育,國家與地方共同分擔資金,確保公平與質量,逐步擴大受益范圍。
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減輕育兒成本。那么,究竟如何推進?這筆資金從哪來?公辦園和民辦園享受標準是否統一?各地有沒有先行先試的經驗? 一起來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報道——
免費學前教育:循序漸進
擴大受益范圍
目前,幼兒園收費項目主要包含保教費、伙食費,部分寄宿制幼兒園可能還包含住宿費,據了解,全國已有多地先后實施過減免保教費政策。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丙成:各地實施的方法、路徑、策略還是有差異的,免的以大班的為主,都是由地方財政進行經費的負擔。
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將共同發力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將指導各地細化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將共同發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王建:已經連續實施了4輪的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央設立的專項資金,帶動了地方大量投入。學前教育占財政性經費的支出差不多是6.2%,這一次學前教育免費資金實際上要求中央和地方來按比例分擔,這樣學前教育經費的資金會更充分,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專家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免費學前教育多數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年限、群體、空間、經費項目等方面有序推進,逐步擴大受益對象范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王建: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基本是從免費的年限,學前一年,關鍵的經費項目,比如先免保教費,從特定地區或者特定群體優先,我們在政策設計中其實可以參考和借鑒。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丙成:為了體現政策的公平性,建議參照當地同級同類公辦幼兒園的免費水平,對我們民辦幼兒園來進行經費的減免。
完善投入機制 “免費”不“降質”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可以降低家庭保育教育的成本,積極回應了民生關切。當前,隨著老百姓對高質量教育水平的追求,很多人也提出,“免費”的同時,如何保證質量?如何滿足大家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來看專家的解讀。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已大幅提高,2024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達到92%,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1.61%。從普及普惠到逐步免費,專家表示,這背后其實離不開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機制的不斷完善。
專家指出,免費不等于降低學前教育的質量,而是政府全額或者主要承擔學前教育成本,這也將有助于各地改善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但需要政府加強對幼兒園的動態監管和規范,確保每一分投入都轉化為兒童的發展成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丙成: 減免的是幼兒園家長的費用,但是增加的其實是政府的責任。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幼兒園辦學條件、經費使用水平、保育教育以及辦學方向、教師隊伍等方面的監測督導,真正讓幼兒園成為家長放心、孩子快樂成長的安全搖籃。
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財政的投入機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各地實際,科學核算辦園成本,建立經費的動態調整機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丙成:免費不降質,免費要提質,根據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根據當地的物價水平,可能要建立3到5年的學前教育免費標準的動態調整,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補助費用的標準等,把我們的好政策真正轉化成老百姓的滿意度。
免費學前教育非強制義務教育
這幾天,關于免費學前教育的話題引發很多人的討論,有網友提出,學前教育免費了是不是會納入義務教育,免費和義務有何區別,一起來看專家的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梁文艷:逐步推行免費的學前教育,它和義務教育有根本性區別,區別就在于法律定位和實施范圍的不同。義務教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法律層面強制規定的教育,適齡兒童必須接受9年義務教育,國家和家長負有保證履行法定義務的責任,它的特征是既是免費的,又是強制的,不送孩子入學屬于違法。免費學前教育的政策,是不具有強制入園的法律要求,目標是提高入園率,保證每個兒童都有機會,公平享受入園的機會,但是沒有強制要求每個孩子入園。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微言教育
編輯:王筱
審核:朱茂勇 王素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