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濟南高新區2025年暑期“伙伴+”學生成長共同體啟動儀式在景匯小學舉行。今年暑期,濟南高新區全面推行“項目式實踐探索”新形式,通過家校社三方聯動,為學生打造“有伙伴、有項目、有成長”的假期新生態。
活動現場,非遺體驗區成為焦點:社區書畫名家張嗣山帶領家長和學生共繪扇面,石刻傳承人李正興兄弟現場指導創作,糖畫、砭石、編織等展位吸引了眾多家庭互動體驗。學生與家長聯合展示“夢想同‘萌’計劃”,將夢想目標轉化為可執行項目書,注重學生高階思維培養,凸顯“家庭輪值互助+項目探究”特色。濟南高新區東匯景苑社區黨委書記王軍現場發布社區資源支持方案,承諾開放各類場館助力暑期學生實踐活動開展。
據悉,“伙伴+”學生成長共同體項目是濟南高新區全環境立德樹人“三引導”行動(教育引導家庭教育進步、引導公民素養提升、引導社區文明發展)的重要品牌項目。該項目旨在解決假期學生無人看護的普遍難題。根據濟南高新區出臺的《伙伴+學生成長共同體實施指導意見》,學生在學校引導下自愿組成4~8人小組,依托家庭和社區支持,廣泛鏈接社會資源,開展公益互助托管與項目式學習活動。
經過一年的探索建設,濟南高新區已為“伙伴+”活動搭建起成熟的家校社協同共育“教聯體”資源網絡,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第一,課程體系全面升級。濟南高新區教育文體部統籌高新區專家型班主任工作室精心打造了21門寒暑期精品課,聯合區管委會各部門推送了17類優質公益課程資源。同時,各學校和社區積極開發了500余門特色課程,共同構建起涵蓋“運動健康、閱讀觀影、勞動研學、藝術審美、文化提升”五大領域的課程矩陣,有效解決了假期課程單一、質量參差的問題,滿足了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
第二,導師隊伍專業護航。活動實行“雙師制”保障。學校專職導師全覆蓋指導項目設計和過程管理,家長和社區志愿者兼職導師提供專業領域支持,有效解決了假期指導力量薄弱、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第三,實踐場域持續拓展。濟南高新區建立了包含122個社會公益研學基地的動態清單,覆蓋文化場館、企業園區等多元場景,形成“博物館里學歷史、企業車間看科技”的實踐路徑。同時,整合了248處社區室內外活動場館、219門社區公益課以及124處合作單位活動場地,構建起便捷的“家門口實踐課堂”,徹底解決了假期實踐場所匱乏、活動形式單一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暑期,濟南高新區已有4.7萬余名學生自愿組建成8008個“伙伴+”成長共同體。學生參與率從項目啟動初期的15%飆升至90%,提升幅度超75%,充分體現了該模式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為保障活動長效開展,濟南高新區還同步推進全員家訪、家庭學習環境提升行動,以及親子“同讀書、同運動”等“家庭同成長行動”,不斷深化“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家庭參與-志愿服務”的協同育人機制,為破解假期看護與教育資源不足的普遍性難題,探索出了一條富有實效的全環境立德樹人“高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