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I將推動個性化學習進入新的階段。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作為一種教育理想,因材施教除了在古老的精英教育時代短暫實現過外,從來沒有真正普及。不過,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這一理念有望照進現實。
業內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如果說互聯網實現的是信息平權,那人工智能促進的就是知識、認知與能力平權,因為其降低了個性化學習與能力提升的門檻。當教育接入AI,從邏輯上,自然也就屬于教育平權的范疇。
在AI學習機出現之前,因材施教,或曰“個性化學習”的成本是高昂的,教育平權可望而不可即。背后的原因很簡單:個性化學習需要以高質量的內容(師資)供給為前提,而高質量的供給從來就是稀缺的,反映在市場上就是“價高者得”。顯然,大多數家庭是沒有長期“線下1對1輔導”買單能力的,這就必然造成個性化學習資源的分配不均,教育平權因而變得不可能。
而在今天這個AI大爆發的時代,這一難題正導入解決通道。4月15日,猿輔導旗下小猿AI暨智能硬件戰略發布會在京召開。在這次發布會上,小猿推出中小學生專屬的教育AI,為垂直行業AI范式打樣。借助小猿AI的技術能力,同步推出小猿AI App和小猿AI學習機。
4月15日,猿輔導發布了小猿 AI 學習機。資料圖
回溯教育硬件的發展,從電子詞典到復讀機、點讀機,再到學習平板,教育硬件三次大的更迭,每一步其實都致力于通過普惠的方式,實現教育平權。但囿于技術的緩慢發展,這種教育平權的效率是較低的——在學習平板之前,前兩個時代花了近30年。直到人工智能技術時代來臨,個性化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效認知建構,才得以加速形成。這一進程,僅僅用了3年。
小猿AI推動個性化學習進入新的階段。其類人“一對一”講解,基于學生的錯因分析,從錯誤點開始,模擬專業老師的講解思路,用孩子能聽懂的方式細致講解。同時,該講解不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為什么”,幫助孩子從掌握知識到提升能力。應對千人千面的學習問題,真正實現“診得準、學得透、練得精”,推動大規模因材施教,實現學習訓練的“人人平等”。
這背后的邏輯是,一方面,AI教育硬件以數據為基,模型為核,教學為綱,基于個人興趣圖譜和學習習慣,提供高質量的1對1教學方案,全方位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另一方面,其價格也相對比較親民,App應用免費下載,提供普惠的大規模推廣價值。相對于成規模地采購線下1對1課程,幾千元的AI學習機,也讓每個家庭都可得可及。
而且,這類智能教育硬件,不只是純粹的工具理性,還是真正的學習伙伴。它能記住用戶的喜好,關注心理狀態,在學習道路上傾聽、陪伴、支持每一位學生,與他們共同成長。
這也恰恰符合教育的本質:激發稟賦,點亮心靈。教育最理想的狀態其實就是既能傳授知識,也能涵養人格。現階段教育AI可能還無法達到這個水準,但小猿AI已經有了共情學生的能力。有理由相信,隨著教育智能體的快速迭代,其將很快集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于一體,真正幫助孩子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中曾描述“時代創造技術,技術也創造著時代”。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極度的技術樂觀主義當然是不可取的,在智能教育發展過程中,當然也要注意識別與防御大語言模型固有的“幻覺問題”、數據隱私保護問題、學生不當使用問題,但只要秉持技術向善與人本主義,教育AI就能推動知識普惠與教育平權,造福于學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