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于8月16日公布2024年獲獎名單。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鄧宏魁因開創了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方面的杰出工作獲得“生命科學...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于8月16日公布2024年獲獎名單。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鄧宏魁因開創了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方面的杰出工作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因對“單原子催化”的發展和應用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孫斌勇因在李群表示論上作出的杰出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做出杰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20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
據統計,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39位獲獎者,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做出了原創性且產生了巨大國際影響的研究工作。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盧煜明(Yuk-Ming Dennis Lo)、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邵峰、張亭棟、王振義、袁國勇(Kwok-Yung Yuen)、裴偉士(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李文輝、柴繼杰、周儉民
物質科學獎
薛其坤、潘建偉、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王貽芳、陸錦標(Kam-Biu Luk)、盧柯(未領獎)、張杰、楊學明、趙忠賢、陳仙輝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許晨陽、林本堅(Burn J.Lin)、王小云、彭實戈、施敏(Simon Sze)、莫毅明(Ngaiming Mok)、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
據悉,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將于10月30日-11月3日在香港舉行,70多位來自全球的世界級科學家,將在科學峰會上共同探討前沿科學議題,分享最尖端的科學資訊和前瞻視角;科技論壇、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年會則著重促進跨學科交流與創新探討;青少年對話獲獎者在香港科學館舉辦,獲獎科學家將分享科研心路歷程、激勵科學夢想;最值得期待的高光時刻——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