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座豐碑,一所大學。時鈞先生是我們全校師生內心深處的一座高山。”12月8日,南京工業大學舉辦了“紀念時鈞先生誕辰110周年暨時鈞精神宣傳周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當日的紀念活動中,南工大...
“一個人,一座豐碑,一所大學。時鈞先生是我們全校師生內心深處的一座高山。”12月8日,南京工業大學舉辦了“紀念時鈞先生誕辰110周年暨時鈞精神宣傳周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當日的紀念活動中,南工大正式發布“時鈞精神”表述語、《大先生時鈞》文集,展出紀念時鈞誕辰110周年檔案史料,要將“時鈞精神”講給更多的00后們聽。
培養出18位兩院院士,85歲時仍堅持站著上課
時鈞先生是我國著名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資深院士,長期從事化學工程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南工大黨委書記芮鴻巖介紹,時鈞先生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七七事變”發生后,毅然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投身化工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27歲時受聘為教授,90歲高齡入黨,執教67個春秋,桃李滿天下。從27歲做“娃娃教授”開始,在60多年的科研、教學生涯中,時鈞先生不僅留下了《化工工程手冊》、《化工百科全書》等傳世之作,更是培養出18位兩院院士,被學界譽為“培養院士的院士”,化工教育的一代宗師。
哪怕是85歲高齡時,時鈞先生仍然堅持為研究生開設《化工進展》課程。學生們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悄悄搬來一張椅子放在講臺后,想請他坐下來講課。時鈞先生見到后,非常生氣,一定不肯坐下。他說:“站著給學生上課,是一個老師的職責。”一直到現在,化工學院繼續保留著由知名教授上《化學工程研究進展》這門課的傳統。
時鈞先生的眾多弟子回憶,聽時先生講課,是一種真正的享受。“他有一種牽著你的思維前進的本領,一面聽一面腦中會出現疑問、渴求解答,接下來果不其然是完美的解答,但又會引出新的問題,很想聽他進一步剖析,正意猶未盡之時,不知不覺一節課就結束了。”
重視精神的富足,帶給后輩的禮物總是圖書
12月8日活動現場,時鈞院士的外孫女,揚子晚報要聞部副主任林昀,講述了家人們與時鈞相處的點滴。林昀的母親是時鈞先生的三女兒,在家人眼中,時鈞先生對待工作永遠一絲不茍、兢兢業業。每天備課到凌晨一兩點是他工作的常態。
在這個標準的知識分子家庭里,有一個特別的“時氏兒童圖書館”,這是時鈞先生為孩子們特別準備的。“在我母親印象中,那時家里最多的就是各種書籍,裝滿了幾個大書柜,《知識就是力量》是從首期就開始訂閱的,還有《新觀察》《旅行家》《兒童時代》等等。”林昀說,每次時鈞先生出差回來,母親他們都會搶著拿他的行李,因為里面肯定會有書和雜志。“總記得時先生會在每一本書的扉頁上慎重地寫上‘時氏兒童圖書館’幾個字,這種愛書的品格深刻影響著我們后人,精神的富足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時也能坦然面對。”
時鈞先生留給后輩的另一項財富,是他和夫人姚韡女士相儒以沫的深厚情感,形成了樸素、開明、務實的家風,代代傳承。“在我們后人看來,姚韡女士大度樂觀,時鈞先生灑脫豁達,兩人相伴數十載,同甘共苦,不離不棄。”林昀還記得外婆住院時的場景,“外公特別叮囑我們小輩要買一束外婆最愛的玫瑰和百合,陪他一同去看望。有時外公身體不適時,外婆便會坐在床邊沙發上握著他的手,默默相守,他們不用言語卻勝過千言萬語。”
90高齡入黨,南工大為他修建“時鈞園”
為了讓時鈞精神激勵更多的年輕師生,南京工業大學在校園里修建了“時鈞園”,要將“忠黨愛國 淡泊堅韌 求實惟先 扶掖后學”的時鈞精神,講給更多的學生聽。
南工大副校長劉大衛介紹,從建設“時鈞園”、評選“時鈞班”到舉辦“時鈞演講比賽”、新教工師德教育再到各學院組織的主題黨、團日活動……時鈞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一代代南工大人的血脈之中,成了南工大的精神和文化最顯著的特征。
“傳承和踐行好時鈞精神,是我們對先生最好的告慰。宣傳和弘揚好時鈞精神是每一位南工大人的行為自覺。”南工大校長蔣軍成強調,時鈞先生光輝的一生,充分闡述了“大先生”的生動內涵,紀念時鈞先生就是為了營造人人爭當教書育人大先生、人人爭做科研創新生力軍的文化氛圍,凝聚起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合力。
“要讓時鈞精神成為凝固的歷史、永恒的記憶,不僅滋養我們這幾代人,更成為一代又一代南工大人共同的燈塔。”南工大黨委書記芮鴻巖表示。芮鴻巖告訴記者,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坎坷,時鈞先生從未動搖過對黨的忠誠,從未停止過對政治進步的追求。2001年,90歲高齡的時鈞如愿入黨。他激動地說:“有生之年,能夠實現入黨夙愿,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時鈞精神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深深植入所有化工人的心中。”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化工英才2002班的團支書周思呂告訴記者,學校和學院開展了豐富的時鈞精神學習活動,“我們會堅持心懷家國大愛,追求真理,堅韌不拔,將時鈞精神發揚光大”。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