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某高校校長在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致辭指出:“網絡游戲是最大的校園毒品,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學生90%是因為游戲,100%不值得同情?!边@句話很快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某高校校長在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致辭指出:“網絡游戲是最大的校園毒品,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學生90%是因為游戲,100%不值得同情?!边@句話很快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按照該校長的說法,該校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學生90%是因為網絡游戲,這句話明言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危害之巨,很自然地讓人將網絡游戲視為洪水猛獸。的確,無論是網絡新聞還是身邊案例,都不乏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最終毀掉自己學業和光明未來的前車之鑒。該校長或許也是見多了這種被游戲毀掉的年輕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于是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拿出這組數據作為對學子的警示和告誡。
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游戲,這是剛剛步入大學門檻的年輕人的必答題。據《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使用互聯網的未成年人中有62.5%經常在網上玩游戲。大學生大多處在成年的年齡門檻上,接觸網絡游戲的比例想必更高。告別高中階段沉重的學業,離開父母的監督,也不用再受游戲商按國家規定設置的防沉迷系統約束,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如果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那學業勢必會受影響,比如掛科、學分修不夠、不遵守校規校紀等,積累下去被取消學籍是遲早的事。
不過,讀大學與玩網絡游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不能直接畫等號。不可否認,經過一代代游戲商與開發者的推陳出新,當下網絡游戲很容易讓玩家沉浸其中,在不斷的“打怪升級”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個虛擬世界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但理性告訴我們,游戲就是游戲,可以適當放松休閑,但沉迷其中就要付出相應代價。如果說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不健全,缺乏足夠的自我約束力,需要監管部門、學校、社會等外部力量直接介入凈化環境,那么作為已經開始獨立生活的成年大學生,就應當學會控制自己對游戲的欲望,合理規劃自己的目標任務與時間安排。
鍛煉學生自律與自制的品質,同樣是大學育人的重要環節。大學是人成長成才的一個階段,大學生終究要進入社會,要面對更加復雜、充滿誘惑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真實生存環境。與那些因游戲成癮而不能自拔的人不同,也有許多大學生信奉工作的時候刻苦努力、休閑的時候盡情享受,學業與個人興趣愛好都得到充分發揚。而那些終日沉迷于游戲中讓家長與老師都束手無策的人,其折射的正是人的性格缺陷與習慣積弊。如果沒有個人自覺自省的幡然悔悟,縱使不沉迷于游戲,難保不耽溺于其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