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的健康不僅關系個人成長與家庭幸福,也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毛澤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至今已百余年,仍有現實意義。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倡導孩...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的健康不僅關系個人成長與家庭幸福,也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毛澤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至今已百余年,仍有現實意義。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倡導孩子從小強身健體、合理膳食、養成鍛煉習慣,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健康是一生財富
“文明精神,野蠻體魄,121……”每天清晨6點半,德欽二小800多名孩子的晨跑口號回蕩在金沙江畔。
德欽二小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奔子欄鎮,學生99%都是藏族,寒暑假回家,平時住校。近年來,該校在國家規定的體育課程外,重點推廣足球、籃球,成效明顯,藏族鍋莊改編的課間操也備受歡迎。
校長阿堆希望每一屆學生都能養成鍛煉的習慣,留下體育的記憶:“也許是晨跑口號、球衣號碼、田徑場跑道、大課間鍋莊、校運會紀錄……一副強健的體魄,會是一生的財富。”
孩子能在戶外鍛煉是幸福的,而在一些受疫情影響的城市,居家鍛煉、“云”運動會亦成為新風尚。
“居家鍛煉熱,體現了社會對孩子健康的重視,不僅有助增強體質,也有利于培養他們不管在什么條件下,都要堅持運動的習慣。”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科研所所長孫麒麟說。
“云”運動會強調“與標準比,不與別人比”,突出有限空間里做運動,如跳繩、踢毽子、俯臥撐、乒乓球顛球等,成績達標就能獲得電子獎狀,孩子的參與感、自信心明顯增強。“家長最好能陪孩子一起,一家人都做‘野蠻體魄’的踐行者。”孫麒麟說。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說,體育有助于把一個懵懂的小孩變成一個適應社會各方面要求的合格公民。無論怎么看,體育都擔得起這份重任,也應該擔負起這項重任。
從上好體育課開始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體育課怎么上才能讓孩子收獲健康的身心、愉悅的體驗?
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稱“新課標”)有望扭轉“上了12年體育課卻沒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的窘境。
新課標指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
其中,“專項運動技能”內容豐富,收錄了六大類運動:球類、田徑、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新興體育。云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表示,新課標既有普及率高的項目,又有文化積淀和民族特色的運動,還有培養探險精神、引領時尚的項目,從興趣愛好出發,孩子與體育老師的選擇更多了。
新課標要求每節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在每分鐘140-160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和修訂組組長季瀏說,以往大多數體育課都“不出汗”,運動強度低,現在之所以這樣規定,是有充分科學依據、大量實踐成果做支撐的。
“達不到這一運動強度,不可能強健體魄”,王宗平說,體育課要盡量讓學生少站立、少等待、少發呆,盡最大可能讓他們多流汗、喘粗氣、動起來。
在“雙減”下,體育承擔起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學校、老師、專家,都需要在新課標框架下思考“如何上好體育課”,讓孩子們從中受益,實現健身心、強體魄、愛鍛煉的目標。
“吃動平衡”需飲食健康
運動、飲食、健康從來都相輔相成。數據顯示,我國約每5個中小學生就有1個“小胖墩”,6-17歲兒童青少年蔬菜、水果、蛋類、奶類及制品、大豆及制品攝入不足,烹調油鹽攝入量高于膳食指南推薦。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獲取食物愈發方便,高糖、油炸、高鹽食品大比例占據互聯網餐飲,特別是含糖飲料,中小學生攝入量相對全人群偏高。
專家提示,高糖、油炸、高鹽飲食,不利于孩子保持健康體重、預防疾病。《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給出了建議:吃好早餐;合理選擇清潔衛生、營養豐富的零食;天天喝奶,足量飲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每天進行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每周至少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3次抗阻力活動和骨質增強型活動等。
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學生要了解食品安全知識,建立健康飲食觀念。
改變正在發生。家庭、學校、社會正合力為孩子營造健康食物環境——
從《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從《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到《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一系列政策舉措,對孩子們合理膳食、營養健康做出部署。節假日,更多父母選擇帶娃到農場果園采摘蔬果;“烹飪課堂”走進校園;健康指導貨架落地商超,減糖、減鹽、減油食品一目了然……
“孩子們不僅要合理膳食,還要加強運動,保持‘食動平衡’,因為運動對人體能量守恒起著重要作用。”王宗平提醒。
少年兒童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積極鍛煉、科學飲食,才能筑牢這塊基石。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