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共有10所學校在“公參民”學校之列。其中,7所屬于公參民第一類和第二類,需要調整辦學性質的學校;3所屬于公參民第三類,規范后可以繼續保持民辦性質的學校。
備受關注的海淀區“公參民”有了新進展。5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獲悉,經認定,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等在內的7所民辦學校將調整辦學性質,轉為公辦學校;一零一實驗學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聯合實驗學校和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3所民辦學校繼續保持民辦性質,并將陸續啟動校名更名等工作。
根據此前公布的海淀區2022年初中入學工作日程安排,6月4日至7日大學附中接受大學子弟報名;6月10日為公辦初中登記入學、按比例對口直升、公辦寄宿學校(班)、民辦學校電腦派位。
7所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這也意味著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變多了。海淀區教委表示,7所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后,海淀公辦教育總學位將增加1萬個左右。
7所學校轉公辦,其中4所為區屬公辦學校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明確提出,“公參民”學校主要包括三類:公辦學校單獨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公辦學校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合作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前兩類學校應辦為公辦學校,第三類學校在實現與公辦學校脫鉤后,可繼續舉辦民辦學校。
海淀區教委表示,嚴格對標對表,海淀共有10所學校在“公參民”學校之列。其中,7所屬于公參民第一類和第二類,需要調整辦學性質的學校;3所屬于公參民第三類,規范后可以繼續保持民辦性質的學校。
具體而言,7所轉公辦的學校中,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華實驗學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將轉為區屬公辦學校。清華附屬實驗學校將轉為大學舉辦的公辦學校,民大附中實驗學校、北大附中實驗學校將分別轉入由大學舉辦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2所公辦校。
一零一實驗學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聯合實驗學校和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3所學校繼續保持民辦性質,并將陸續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啟慧未來學校” “北京市海淀區人北實驗學校”和“北京市海淀區稻香湖學校”。
區屬公辦學校按新設立學校招生
7所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后,總體招生規模與往年基本持平,但原本的民辦校招生政策將不再適用,各校將按照公辦校招生入學程序。
海淀區教委表示,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華實驗學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作為新設立的公辦學校開展新學年的招生入學工作。
在學費方面,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后,7所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將按照國家規定免收學費,高中階段在校生將按照公辦高中標準收取相關費用,降低家庭教育開支。
最大限度保持教師隊伍穩定、保留7校原有特色課程
民辦學校轉公辦,學校的老師會不會調整?原本的課程設置還有嗎?針對家長關心的學校教學質量問題,海淀區教委表示,涉及“公參民”的所有學校都將持續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大投入,傾注資源,發揮海淀教育的教研、科研優勢,提升每所相關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師隊伍上,海淀區教委表示,7所調整辦學性質的學校屬于辦學水平較高、人民群眾認可的民辦學校,其辦學水平高正是因為有一支高質量的干部教師隊伍。在轉公后,將會最大限度地保持干部教師隊伍的穩定,充分尊重原民辦學校教職工的自愿選擇,按現行公辦學校政策做好多元師資配置,提供教育教學工作崗位,通過集團化辦學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輪崗等方式,穩定教職工隊伍,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關于學校校長的問題,將按照公辦學校要求和流程進行聘任,但總體而言,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基本保持穩定。
同時,在課程設置上,海淀區教委表示,海淀區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按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此前提下,7所轉為公辦的學校原有的特色課程,會在保持教師隊伍穩定的基礎上,力爭予以保留。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