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淀區中小學仍將面臨學位供給的嚴峻挑戰,生源持續增加,預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將增加超過1萬人。
4月29日,北京市海淀區發布2022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在入學方式上,今年海淀仍以多校劃片為主。
海淀區生源持續增加,2022年預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將增加超過1萬人。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提出的學位占用年限、“跨區升學”等方面的預警政策已正式落地。其中,自2022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登記入學的住房,自該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記入學之年起,九年內只提供一個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適齡兒童除外)。
同時,海淀區教委也對北京市戶籍無房家庭的租房備案時間發布了預警,從2023年起,將逐年落實申請入學家庭承租房屋需要在北京市住房租賃服務平臺登記備案滿3年的要求。
僅具備海淀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在區內協調解決
根據政策規定,符合海淀區小學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申請入學,均須按期登錄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參加海淀區學齡人口信息采集。
記者注意到,在入學方式上,2021年提出的關于憑戶籍入學的預警政策正式落地。根據規定,僅具有海淀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實際居住地址與其法定監護人在京合法房產地址不一致的,在區內協調解決入學。
2022年1月1日后,戶籍從外省市或北京市其他區遷入海淀區的適齡兒童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在區內協調解決。2022年1月1日后,海淀區戶籍但學籍不在海淀區的北京市就讀小學畢業生,其戶口所在地址與法定監護人在京合法房產地址不一致,申請在海淀區升入初中的,在區內協調解決。
對于新建校,政策明確規定,2020年后新建的中小學(含增設的初中部、小學部),將繼續實施多校劃片,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招收新生。新設立的公辦學校參照新建校執行。
圖為小學入學時間表。海淀區教委官網截圖
“六年一學位”再加碼,九年一貫制學校實行“九年一學位”
根據政策,2022年,海淀區將繼續執行“六年一學位”政策,將適齡兒童入學登記地址、就讀學校信息與2017年以來該登記地址入學信息進行比對,自該登記地址對應住房用于登記入學之年起,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適齡兒童除外)。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2021年提到的關于憑房產入學的預警政策落地。在原有“六年一學位”基礎上,自2022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登記入學的住房,自該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記入學之年起,九年內只提供一個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適齡兒童除外)。
同時,2019年1月1日后在海淀區新登記并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于申請入學的,將繼續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多校劃片入學。
在此基礎上,政策明確提出,在2022年5月1日后(含當日)取得的規劃用途為辦公、商業、公建、酒店等非住宅類型的不動產權證書不能作為入學依據。
圖為中學入學時間表。海淀區教委官網截圖
預計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增長超1萬人
近年來,海淀區義務教育辦學規模持續快速擴大,學位壓力依然巨大。
記者了解到,2021年海淀區調動各方力量,加快基礎建設,挖掘收生潛力,加大政策調控,平穩實現了以電腦派位方式落實新購房家庭多校劃片政策的首次落地,順利完成了義務教育入學工作。
目前,海淀區小學在校生18.66萬人,初中在校生7.38萬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26萬人,比上一學年增加1.1萬人。
2022年,海淀區中小學仍將面臨學位供給的嚴峻挑戰,生源持續增加,預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將增加超過1萬人。
不再采集家長職務等信息,招生咨詢電話語音留言功能即將開啟
海淀區教委要求各校加強招生工作的規范管理,加強入學資格審核,嚴格執行區教委確定的義務教育登記入學范圍和計劃。
各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市區教委統一規定的時間和程序,與公辦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注冊學籍,嚴格執行招生簡章、廣告備案制度,公開公示收費標準,以招收海淀區學生為主,確保入學工作平穩有序。
記者注意到,今年海淀區從便民角度出發,對信息采集、操作流程、咨詢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在報名信息采集上,取消部分證明材料。比如對于未就讀過小學的非京籍超齡兒童入學,不再需要超齡兒童提交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未在當地就讀的材料;在入學平臺上,不再采集家長所任職務等信息。
同時,為方便家長咨詢入學相關問題,五一節后,海淀將開通招生咨詢電話語音留言功能,家長可通過語音留言方式咨詢入學相關問題,工作人員將根據留言問題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逐一回復。
2022年海淀區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圖/海淀區教委官方網站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