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級,絕不是把品牌logo掛在身上。這條時尚圈的法則可不是現在才有,兩百多年前的曹雪芹,早就在《紅樓夢》里寫下了“講究人”的正確打開方式。客居大觀園的出家人妙玉,憑借著清高的性格,不俗的...
真正的高級,絕不是把品牌logo掛在身上。這條時尚圈的法則可不是現在才有,兩百多年前的曹雪芹,早就在《紅樓夢》里寫下了“講究人”的正確打開方式。客居大觀園的出家人妙玉,憑借著清高的性格,不俗的談吐和 “深藏不露”的生活用度,成為了《紅樓夢》里最講究的貴族小姐。妙玉的“講究”從何而來?近日,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古代小說網”上發布了學生王一朵續寫的《妙玉前傳》,“揭開”了貴族小姐的“身世之謎”。
卡內基梅隆大學波斯納中心藏金陵十二釵之妙玉
【學生寫前傳】
妙玉出身講究,所以才能“茶品梅花雪”
王一朵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的本科生,在這篇名為《知冷暖白瑄遁禪院 感無常妙玉入金陵》的作品里,她給妙玉設定了“仕宦之家出身”的貴族人設,還給妙玉起了個俗家名字叫“白瑄”。 白瑄打小性格就古怪,孤僻不愛與人親近,還是個泡在藥罐里的病秧子。因為是大夫人所生,因此白家老爺在吃穿上并沒有對這個女兒有太多的克扣,但白瑄的性格并不算討喜。
眼見著白瑄的病總是好不起來,白老師的妾室錢夫人出了個“壞主意”:
“要我看,倒不如送瑄姐兒往就近的蟠香寺住些時日,磨磨性子,攢些福報。我聽府里老人說,兒孫身子孱弱,小病不斷,替身也不中用,多半是八字生的不好,與長輩互相妨礙著,分開出去過兩年才有起色,嚴重的須得親自遁入空門方能除根。”
因為是修養的名頭,妙玉不僅帶發修行,生活用度都還是家里用楠木箱子封裝好送進寺里的。雖然身體一下子好了起來,但這姑蘇白家妙玉是再也回不去了。出了門,家里的二奶奶斷沒有讓妙玉再回去的道理。再后來,帶發修行的妙玉被賈府下帖,請進了府內,這才有了《紅樓夢》里寫到的故事。
王一朵告訴記者,妙玉是“講究人”這一點,《紅樓夢》前八十回里交代得清楚明白。因此,自己寫下的《妙玉前傳》,就是要給“講究人”妙玉一個完整的出身。“《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很多人看完估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妙玉拿來招待賈府中人的茶具,個個不俗。”王一朵整理出了妙玉的“待客茶具清單”:
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
成窯五彩小蓋鐘
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瓜瓟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
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
綠玉斗
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盒
“寶玉將妙玉的綠與斗稱為俗器,妙玉回答: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可以知道這些古玩珍奇都是妙玉自己的收藏,而沒有足夠的家底,是支撐不起妙玉這個愛好的。”王一朵說,“另外,妙玉也擁有高超的品茶技術,她能夠嘗出梅花雪水與舊年雨水作為茶水的區別,也從層面印證了這一點。”
郵票《妙玉奉茶》
【老師有話說】
要寫出“講究”,得把全書“吃透”
“我給學生列了40條紅樓人物的‘寫作清單’,‘妙玉出家’就是其中的一條。”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教授告訴記者,給紅樓人物寫前傳,是自己在給本科生上《紅樓夢研究》課程時布置的作業。前傳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應與前八十回保持一致,應以前八十回中透露的線索為寫作依據,作品最好能解釋人物在前八十回中的性格和處境,與其形成無縫銜接。敘事手段及風格也最好與原著保持一致。此外,學生還要寫一篇創作手記,分析前八十回中留下的線索及人物特點,介紹自己的創作體會。
這份作業是真的不好寫,學生們在動筆寫下每個人物之前,都要先了解其經歷,其個性,還要看作品中的伏筆、伏線,充分理解之后,再設計情節和人物。“通過‘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我們已經推送了多篇‘前傳’,涉及到的紅樓人物包括馬道婆、晴雯、賈珠等等。讀者們也和我們一起重讀紅樓,感受經典之美。”苗懷明表示,紅樓人物前傳還成功吊起了網友們的胃口,有網友在他的微博評論區留言,表示也想來投稿“試一試”。
徐興無教授為《紅樓前夢》題簽
苗懷明計劃著和學生們一道,出版一本名為《紅樓前夢》的書,“我希望能夠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他告訴記者,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興無還多次題簽,表達對《紅樓前夢》大力支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蘇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