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徐老師所在地,各學校早已接到了禁止公布中小學生成績及排名的通知,另外中高考也不允許發布中高考“喜報”,老師一旦公布就屬于違規行為,一旦被家長舉報,將受到嚴厲的處分。以上規定并不是地方性...
在小徐老師所在地,各學校早已接到了禁止公布中小學生成績及排名的通知,另外中高考也不允許發布中高考“喜報”,老師一旦公布就屬于違規行為,一旦被家長舉報,將受到嚴厲的處分。
以上規定并不是地方性行為,而是影響教育部的“減負”方針,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針對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做出了禁止公布中小學生成績及排名、禁止中高考宣傳狀元或發布“喜報”等意見,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及家長的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攀比和焦慮心理。此次浙江擬出的減負新政,應該也是影響教育部“減負”的相關政策。
然而問題是,禁止公布中小學成績及排名,禁止舉行中高考“誓師大會”及公布中高考“喜報”,就能給中小學生減負嗎?
拿小徐老師所在地的中小學生來說,禁止公布中小學生成績排名,嚴禁公布中高考喜報等規定已實施近兩年的時間,然而中小學生們的功課卻沒有絲毫的減輕。原因在于:
一、拿中小學生所學知識總量來說
就先說小學生吧,現在的小學生要學的內容越來越多,一二年級就要求掌握1000多個會寫的字,1500多個會認的字,這也就意味著在小學低年級3000多個常用字,孩子們幾乎認識個差不多,要掌握如此大量的識字,寫字任務,每個字沒有個十幾、二十幾次的認識、書寫是無法鞏固的,即使會寫會認,但不會組詞,不會應用到具體語境中去,考試仍然得不了高分,因此還需要大量做題來拓展知識。
而對應對考試而言,隨著年級的升高,字詞書寫和運用所占比例越來越少,而閱讀理解、看圖寫話、作文以及數學中各個知識點,英語里大量的單詞、句式的記憶和應用等等,無一不需要大量的反復記憶和做題應用訓練,這都無形中成為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要想掌握知識就得加班加點才行。何來減負一說。
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更重,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九門學科,要達到學業合格標準就意味著一科也不能放棄,而每一科每學期都要有厚厚的一本,一天至少有5科學新課并留作用,每一科的作業時間好學生最少用半小時才能完成,那反應慢的學生就要用到一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再加上背誦的時間,學生減負從何談起?
高中生的學習負擔更是不言而喻,除了知識總量成倍增加以外,知識難度也大幅度提升,攻克一道數學題可能就要用上半小時,要足量保持的完成各科學習任務,談何容易?
對中學生而言,只要你沒有放棄升學希望,哪個孩子不是晚上十一點以后才睡,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從起床到入睡,哪個學生不是將幾乎所有的時間用于學習,不公布考試成績考試排名等,根本無法解決學生的超負荷的學習負擔。
二、拿中考和高考的升學壓力來說
小徐老師所在地的鄉鎮中學,中考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僅占20%,還有20%的學生可升入非重點高中,其他學生想要繼續求學,只能選擇中職學校。對于縣城和市里的中學而言,想升入當地重點高中,競爭同樣激烈,在這一升學壓力下,注定想升學的孩子無一能放松。
去年,我鄰居的孩子升高中,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并不好, 夫妻倆每月每人3000多元的工資,每年光給孩子交補習班費用就上萬元,孩子內心愧疚,每天挑燈夜戰,最終仍沒能考上高中,你跟這樣家庭,這樣的孩子談“減負”可能嗎?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改變命運最直接的路也就學習這一條道,更加公平更加直接,就算不公布成績和排名,家長也會向老師私下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本無法禁止。
高中更是如此,拿河北和山東的高考生來說,考上一本的幾率不過15%左右,你跟面臨這樣殘酷的競爭壓力的學生談“減負”,減完負呢,接下來怎樣,考不上好大學,后悔吃虧的又是誰呢?
三、拿學生可選擇的學業前景就業前景來看
目前,對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而言,孩子考不上好大學,選擇不了好專業,就業前景并不樂觀,對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來說,進入正規企業,享受有保障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的可能性非常小,所謂的高級藍領,一般的職業學校根本無法造就這樣的人才,所以根本滿足不了人們對所學專業技術能力的需求。如此一來,要想學到更專業更具競爭力的能力,只能拼命學習,減負更是無從談志。
總之,之所以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沉重,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高等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只要中小學生所學課本內容不減少,中高考選拔機制不改善,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就業質量不改善,學生的學業負擔就不可能減下來。從已經實施的嚴禁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嚴禁宣傳中高考升學率及搞“誓師大會”等活動的地區來看,這項規定同樣不能實現“減負”的目的,更不能減輕家長和學生的壓力和焦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