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九部門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該《意見》與大中小學師生緊密相關,學校的課程、使用的教材和老師的教學都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
央視網消息: 教育部等九部門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該《意見》與大中小學師生緊密相關,學校的課程、使用的教材和老師的教學都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
《意見》提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動課程、教材和教學體系智能化升級。推進大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一體化發展,中小學開好信息科技相關課程,鼓勵開設人工智能特色課程,高校將建設“通用+特色”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和一批高校智慧課程。
《意見》提出,制定數字教材建設和管理指導意見,分領域分專業研發一批示范性精品數字教材,支持地方、學校和企業開發數字教材。探索建設云端學校、智造空間、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人工智能+X”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構建新型教學組織形態,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構建“一站式”數智學生社區。通過智能學伴、數字導師等探索人機協同教學新模式,實現人工智能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稱:“我們還將加快建設‘教育數字地圖’,建設基礎教育學位預測預警模型、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建設全國學科大數據信息資源庫。”
建強用好國家平臺 擴大優質教育受益面
《意見》提出要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為公眾提供更多優質免費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實現“一網通辦”少跑腿。
《意見》提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四大領域和德智體美勞五大版塊建設匯聚精品資源。基礎教育建設覆蓋國家課程教材、適配不同學情的精品課程資源和科學教育、文化藝術資源。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建設覆蓋各學科的精品數字課程、虛擬仿真實習實踐、學位論文與實踐成果等資源。增加思政、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特殊教育、語言文字等資源供給。
教育部教育數字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楊宗凱稱:“國家平臺兼具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社會賦能教育創新的功能,也是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
根據《意見》,該平臺的公共服務功能也將持續升級。擴大教育公共服務“一網通辦”事項。優化招生入學、學歷學位認證、普通話等級證書查詢等服務,優化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實習就業和行業企業招聘提供優質服務。優化出國留學全程在線服務,提升便捷性。
打造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2.0智能版
記者了解到,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將持續發力、擴容升級,全面打造2.0智能版。
引入智能交互、知識圖譜、多模態數據分析等技術,優化課堂評測、資源搜索等智能功能;完善“AI試驗場”,聚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育治理和科學研究四大方面,研發具有前瞻性的實用AI工具。接入國產通用大模型,幫助師生更好掌握AI技能。開發人工智能教育專用大模型,建設語料聯盟和開源社區。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稱:“集中上線系列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幫助師生更好地擁抱智能化時代。擴容升級國家平臺國際版,面向國際用戶開發多語種版本課程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跨境共享。”
聚焦高校學生就業需求,啟動“雙千”計劃,將在平臺推出1000多個微專業,涵蓋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交叉復合型等內容;打造1000多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覆蓋素質提升、技能訓練、人工智能應用、實習實踐等方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