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航空航天格外繁忙。一個個重大項目在無垠的天空中書寫著中國式的獨特浪漫,更長遠的探索計劃蓄勢待發。作為一名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副院...
2022年,中國航空航天格外繁忙。一個個重大項目在無垠的天空中書寫著中國式的獨特浪漫,更長遠的探索計劃蓄勢待發。作為一名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王立峰頗有感慨:“我切實感受到國家對科技發展和科技工作者的關懷與期待,這讓我們在科研的路上腳步更堅定、行進更有力、心情更愉悅。”
王立峰1996年考入南航,學習航空飛行器設計專業,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高速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從2000年開始,我真切感受到國家的航空工業走向了自主研發飛速發展期。” 南航的畢業生有相當大的比例去航空航天領域的單位工作,“航空航天的發展比較快,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越來越好,碩士研究生復試分數線相對比較高,培養的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王立峰長期關注國防特色院校建設和直升機、無人機等新領域高端人才培養等問題。他表示,堅定不移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是國之所需,也是民之所喚。高校師生是科研工作的生力軍,是國家重要的科技力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國防特色院校,為我國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領域的發展都做出了諸多貢獻。”王立峰舉例,中國航空航天領域,多個關鍵項目的“掌舵人”都是南航校友,如擔任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的吳光輝、“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總師的孫澤洲等。南航的“愛國奮斗·南航擔當”校友總師思政公開課,曾一口氣請來了五位航空航天領域的校友總師: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AG600水陸兩棲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直-10、直-19總設計師吳希明,“國之重器”總設計師集體亮相,并逐一登上講臺講述責任與擔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履職這五年,王立峰提出的多份建議均得到了回復。“我曾在2018年建議,為高校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給予更多學術和生活方面的扶持。近些年,身在高校的我們明顯能夠感受到,相關部門對于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不少。”王立峰說,“作為一名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切實感受到國家對科技發展和科技工作者的關懷與期待,這讓我們在科研的路上腳步更堅定,更有信心,更有盼頭。”
多年來,王立峰一直從事微納系統動力學和飛行器結構動力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我深知從事基礎研究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破解各項難題,也深知基礎研究對助力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意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卡脖子’難題,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是指引著我奮勇前行的方向。”
今年,王立峰將繼續帶著南航師生們的好聲音、好想法走進全國兩會的會場。“使命在肩、步履不停,我們將繼續大踏步地走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大道上,為國家培養更多有實力、有潛力的科技新生力量,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寫下不負時代的答卷。”王立峰說。
【記者手記】
就在這個二月,由南航校友吳光輝院士擔任總師的國產大飛機C919,正在進行著100小時的驗證飛行,不日將交付首家客戶。從一張張圖紙的構想到沖上云霄,歷經半世紀的篳路藍縷,科研工作者們終將中國人的“大飛機夢”照進現實。
夢想的接力還在繼續,我們有理由相信,蓬勃發展的航空航天事業,必將吸更多年輕力量加入,逐夢空天,筑夢蒼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