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江蘇醫惠保1號”開放集中投保僅半個多月,參保人數就已超240萬,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江蘇醫惠保1號”適合給爸媽買,年輕人不需要。真的是這樣嗎?江蘇省醫保局公布的理賠數據顯示,各個年齡...
2023年度“江蘇醫惠保1號”開放集中投保僅半個多月,參保人數就已超240萬,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江蘇醫惠保1號”適合給爸媽買,年輕人不需要。真的是這樣嗎?江蘇省醫保局公布的理賠數據顯示,各個年齡段都有理賠,從剛出生1個月的寶寶到101歲的老人,其中一名18歲的學生和25歲的女士獲賠最多,分別為119萬和97萬。風險不分年齡,疾病并非老年人的“專利”。“江蘇醫惠保1號”基于158元的普惠價格, 正是希望讓大多數人都能擁有一份保障,在風險來臨之時,有一份生活的底氣。“醫保+江蘇醫惠保”的組合正成為江蘇家庭的標配。
25歲白血病女孩,獲賠近100萬元
年初,25歲的小李突然開始發燒,且持續不退。家里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到醫院檢查,幾天后結果出來了,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知道檢查結果后,我們全家人都沒有辦法接受,我才25歲,而且之前身體一直很好。”小李說。
自年初到現在,小李共計2次住院治療,花費醫療費用244萬余,醫保報銷103.1萬元后,“江蘇醫惠保1號”報銷了97.01萬元,小李家負擔費用從原先的140.9萬元降至43.89萬元,“江蘇醫惠保1號”減輕經濟負擔68.85%。小李媽媽對理賠人員表達了感謝:“人生無常,真的感謝有‘江蘇醫惠保1號’在。”
今年1月份,還在讀書的小趙突然左腿膝蓋腫脹,好幾天了不見好轉,就去醫院做了檢查。經醫生診斷,確診為血友病。隨后,醫生安排了手術。
好在去年12月份,“江蘇醫惠保1號”一推出,小趙就為自己和父母購買了“江蘇醫惠保1號”。這次手術小趙家花費醫療費用117970.37元,醫保報銷94092.71元后,個人需支付23877.66元,“江蘇醫惠保1號”又報銷了12844.48元。
“真的很慶幸當初買了醫惠保,現在每個月需要吃藥,醫保報銷后,大概2萬多,‘江蘇醫惠保1號’還能報銷1萬多元。”小趙說,這次理賠后,小趙就讓他爸爸給爺爺奶奶買了,也讓家里的親戚都買了。“產品實惠可靠,我就是最好的證明。”
掃碼投保
“不一定用得上 但一定要有”
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戶籍,不限健康狀況,堅持普惠公益原則,2023年度“江蘇醫惠保1號”已成為眾多普通老百姓購買的第一份商業保險。“雖然不一定用得上,但一定要有”成為大家的普遍認知。眾多參保群眾紛紛在“江蘇醫惠保1號”微信公眾號后臺寫下留言。“商業保險的最終目的是獲利,而‘江蘇醫惠保1號’是讓老百姓獲利。”“去年給父母買了‘江蘇醫惠保1號’,沒想到今年就用上了”“雖然用不到,但一定要有,第二次買了!”......
“江蘇醫惠保1號”普惠性質明顯,一年只需158元,享最高320萬保障,在醫保待遇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醫保參保人進行再賠付,進一步緩解人民群眾高額醫療支出,讓全省參保群眾看病負擔再減輕。“醫保+醫惠保”正成為眾多江蘇家庭標配。
相較于動輒幾百或上千的保障產品來說,“江蘇醫惠保1號”價格便宜親民,人人都能買得起,職工醫保不用額外花現金,可用個賬余額為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親屬投保。而且,投保條件寬松,除持有江蘇醫保外,再無其他投保條件限制——不管是身體有點小毛病,還是健康人群,都可以選擇。更重要的是,首次參保時是健康體,往后即使理賠成為既往病史人群,也都按健康體比例賠付,所以盡早投保很有必要。
掃碼投保
參保月底截止 早投保早安心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江蘇醫惠保1號”總賠款超5.11億元,單筆最高賠付金額68.17萬元,個人累計賠付最高達119.1萬元,平均個人負擔降幅為11%,個人負擔最高降幅達79%,受益人群覆蓋各個年齡段,最小的有剛出生1個月的嬰兒,最大的是101歲的老人,切實減輕了參保群眾面對重特大疾病時的醫療費用負擔,發揮了托底保障補充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2023年度“江蘇醫惠保1號”本月底截止投保,提醒廣大參保人及早投保,以免錯過。江蘇全省參保人員可通過“江蘇醫惠保1號”微信公眾號在線投保,也可通過支付寶搜索“江蘇醫惠保1號”、江蘇醫保云APP、各設區市醫保公共服務平臺以及10家保險公司(紫金財險、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太保財險、永安財險、大地財險、泰康養老、利安人壽、永誠財險)線下銷售渠道投保。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