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需要了解小升初的招生政策總原則:1.是堅持“直升公辦”的原則?還是選擇沖刺民辦?2.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3、建議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學校。2、了解家底和認清...
1、首先需要了解小升初的招生政策
總原則:
1.是堅持“直升公辦”的原則?還是選擇沖刺民辦?
2.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3、建議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學校。
2、了解家底和認清孩子
(1)經濟實力,也就是你家的財政收入多少,因為有些學校擇校費可是一筆不少的數目呢。
(2)認清孩子的實力,要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水平以及各科的情況。適當選擇有所偏重的學校,讓孩子全面發展。
3、備考小升初
1.根據家情孩情制定梯級目標學校
2.考慮是否接受寄宿學校
3.一定要事先收集好各校的考試及招生信息;準備好孩子的簡歷
4.隨時關注學校的信息,及時掌握各校的動態,盡可能增加孩子考試機會
5.切記不要想當然,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要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后悔
6.鼓勵孩子心態平穩,才發揮正常,取得好成績
7.一定要提前帶孩子去學校查看了解環境及地理位置
看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的好差,體現在細節。你去看教室,不妨看看教室的布置,去看宿舍,不妨看看被子有沒有疊,地干不干凈。
看校長理念
這可差別大了,有些校長是來自公辦的,有些校長是從民校一步步上來的,有的校長以前是高中的校長等等,校長的履歷讓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的。名校游時,如果有機會,聊上幾句,你就知道有沒有眼緣了。
看校風學風
校風與學風是無形的,卻又是有形的。這一點,你可以從學生見到老師和校長的表現中看出,還可以從學校的張貼標語、評比分數、各色海報中看出。最簡單的方式,是問一問上屆家長。
看師資力量
同樣分數的學生,在此校,老師是這樣做的,在彼校,老師是那樣做的,兩種做法的差別直接導致了學生未來進入高中有沒有后勁。以“作業”為例,為什么有的民辦作業超多,學生就差沒累死,而有的民辦精挑細選,控制作業量,甚至作業都是老師自己編制的,這其實就是老師的差別,教學方式的差別,大而言之是學風的差別。
看分班情況
有的學校是不分重點班的,但有的是分重點班與普通班的,重點班的叫法各不相同,有的是精品班、有的是實驗班等。
看中考成績
許多民辦的中考成績都很漂亮,平均分都很高,公辦學校都很難相比。但家長不應該僅僅了解這些,還應該問問學生未來的高中出路都是哪些學校,年級排名倒數20%的學生,最終可以去到什么學校。
看升學政策
這里指的是中考。雖然中考相對公平,但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都有不同的保送政策,多多少少各有不同,這些學校保送政策,可以關注一下。
看外語能力
雖然中考很重要,但在初中階段,培養一門外語能力,尤其是學習一門第二外語,也相當重要,這個,可以跟你未來的視野有關,也可能跟你的人生幸福指數有關。
看面試政策
如何面試,如何報名?各校的具體做法怎樣?這些都是線上線下了解的必問的政策問題。
看報考細節
比如住宿與走讀,比如學費,比如獎學金,比如特長生,等等。這個,找張紙,列一列,名校游時,逐條問,才不虛此行。
參考10個標準
問問過來人的經驗中,無論對方是家長還是學生,這些問題比較關鍵。
(1)你們下午幾點鐘上完課?下午課后到晚飯前有多少時間?這段時間學生都做些什么?
(2)每天有體育運動的時間嗎?什么時候,多長時間?
(3)你在校每天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當天的作業?周末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周五布置的作業?節假日之前,布置的作業會特別多嗎?寒假作業和暑假作業多嗎?
(4)你每天有時間看課外書嗎?多長時間?
(5)你覺得學習壓力大嗎?這種壓力來自哪里?你的同學們覺得壓力大嗎?
(6)你們有設置重點班嗎?普通班和重點班學生是否可以流動?
(7)你們有外教口語課嗎?一周多少節?
(8)你覺得自己經過一年的學習,主要的進步在哪些方面?是哪些因素推動你取得了這些進步?
(9)你覺得這個學校衡量優秀學生的標準是什么?
(10)你覺得在這里學習開心嗎?
五大誤區
1、非重點學校不考慮,專挑名氣大的學校
重點學校報名人數非常多,綜合實力肯定不差,單純追求學校名氣,但未必真正適合自己的孩子。擇校重點考慮三個因素:
◆ 一是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否適合孩子;
◆ 二是上學的路程遠近,因為初中課業壓力大,孩子年紀也小,路程過遠會很辛苦;
◆ 三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因為重點學校一般學習壓力都會比較大,老師講課進度也會相對快一些。
如果偏執的把擇校目標鎖定在名校,很可能錯失其他學校的機會,另外,名校生源都是來自全市甚至外地的牛娃,上課內容難度深、進度快,特別是重點班,抗壓能力不強,是很難適應這種競爭氛圍的。
2、小升初只是六年級的事
準備小升初,雖然不至于從小學一二年級抓起,但五年級開始還是有必要的。現在擇校開始的越來越早,有些學校在六年級開學的第一學期就開啟招生模式了,到了十一月左右,大部分學校都會加入擇校大戰,如果六年級才開始備戰小升初,大部分孩子這個時間點顯然無法應對擇校PK,只能眼睜睜看別人家孩子先上岸。等到自己孩子有實力考的時候,發現錄取名額越來越少,考試難度越來越大。
3、過度焦慮
目前小升初競爭較為激烈,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不少家長就會感到很焦慮。想讓孩子保持好的心態,家長首先自己就需要有好的心態,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預估,而不要期望過高。
4、經常批評孩子
有些家長動輒就對孩子批評訓斥,最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小升初沖刺階段,自信心對于考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多從孩子身上挖掘長處和優點,對于他們每一點的進步都及時鼓勵和表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建立起信心。
5、小學這么累,到初中就會好
很多家長和孩子被小升初折磨的很累,各種輔導班、杯賽、考試沒完沒了,整天都很忙。有家長為了安慰孩子,會說過完小升初到了初中就好了。但實際情況是,到了初中,課程變多,學習方式也有所變化,需要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琢磨,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稍不留心的話就容易落后,初中甚至會比小升初更緊張一些。
四大建議
1、擇校不從眾
不少家長都有從眾心理,別人選什么學校,他就選什么學校。別人說哪些學校好,他就選哪些學校。
如果孩子實力較強,可以考慮大家常說的一類學校。如果孩子對英語感興趣,可以考慮外語特色的學校。如果是外地家長,因為要寄宿,則可以考慮住宿和管理都較好的學校。如果孩子不愿寄宿,或者孩子比較愛玩,就要考慮就近入學,家長自己多關注關注。總之,根據孩子情況,綜合選擇合適的學校,擇校不能跟風。
2、不一定非重點班不可
重點班看起來光鮮亮麗,成績優異,是各路學霸的集中地。但在實驗班的壓力,也只有身處其中的孩子自己能體會了。學習進度快,學習難度深,學習競爭激烈......甚至有些還采取滾動制或淘汰制,這些不是所有的孩子和家長都能承受的。
3、無所謂面子問題
對于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真的會在乎去哪所學校嗎?我想他們會更在乎哪所初中學校小學同伴更多,哪所學校離家離父母更近吧。而在乎去哪所學校或者要去名校的,都是家長自己。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如此,拋開你所謂的面子,三年之后,還指不定誰家孩子中考考的更好。孩子在自己喜歡、適合他的學校里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準則,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4、尊重孩子意愿
家長在擇校前,最好能帶孩子感受一下校園,尊重孩子的意愿。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學校,但學校與學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做父母的為了盡到對子女的義務,一般都會為孩子選擇學校,希望孩子在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由于我們做父母的自身能力的原因,在擇校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盡人意的現象。
更多問題請添加小編微信,拉你入群,共同學習。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