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人民論壇網羅麗雅主任、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宗春山教授、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理事羅秀華大校等專家在江蘇省南通市進行學校安全教育課題調研,并在南通市國家級安全教育示范區與南通市各...
核心提示: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強化紅線意識;李克強總理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將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著力提高學校安全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學生的安全問題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未來,關系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1月23日,人民論壇網羅麗雅主任、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宗春山教授、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理事羅秀華大校等專家在江蘇省南通市進行學校安全教育課題調研,并在南通市國家級安全教育示范區與南通市各部門一起座談探討。
安全教育問題迫在眉睫
安全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前提,當前學生的安全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據有關調查顯示,2015年至今,我國校園意外傷亡人數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給我們敲響了安全警鐘。溺水、交通意外、火災等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們欠缺相關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專家指出,通過有效的安全教育,80%的意外傷害可以避免。學習安全常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迫在眉睫。
各地政府高度重視,尋求解決方案。2015年12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教育學會簽署協議共同創建首個“國家級學校安全教育示范區”,南通市人民政府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和創新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南通方案”聚力創新開拓
創設“1+8+N”組織機制
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借力發力,積極創設“1+8+N”組織機制,推進政府主導統籌全國首個“國家級學校安全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9個相關部門參與學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實。分別從安全教育、應急演練以及法治、消防、交通、禁毒、環保、國家安全、食品衛生、防震減災等十多項類別,以近百所安全示范學校創建為抓手,系統開展各類安全教育和主題活動,并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全教育實踐課程體系。
南通市教育局郭毅浩局長介紹南通市各部門聯動展開安全教育工作成果
構建“六動六全”工作格局
政府牽頭主導、專委會統籌協調、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社會積極參與、家庭主動配合、學校組織實施。在政府的帶頭下,不僅各部門協調合作,積極為示范區創建盡力盡責,同時,形成了“行政推動、部門聯動、社會諧動、家校互動、教師主動、學生能動”以及“部門全融入、學校全覆蓋、師生全參與、家庭全關注、專題全涵蓋、考評全過程”的“六動六全”工作格局,將與學生人身安全、學校安全教育相關的各個因素充分調動配合,初步形成了具有“南通特色”的學校安全教育管理新模式。
南通市率先試行對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全崗全員安全素養培訓,全市近5.3萬名教職工積極參與在線培訓學習和考核,并依托地方高校,率先將安全課程納入師范生培養課程,構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人人有責、知責盡責”責任體系。同時,積極參與進家庭“小手拉大手”活動,普及家長安全意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們,盲聾啞、智障學生在學校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參與開展相關應急疏散演練,學校關愛特教學生成長、探索形成符合特教學生實際的應急演練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實練情境中,學習和熟練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和災難。
在南通市學校教育安全實踐示范基地,交通安全迷宮已申請國家專利
此外,由南通市創建“國家級學校安全教育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規劃建設,由消防支隊、交警支隊等多個專職部門專職指導,以服務學校,服務學生為主要任務,以專業安全教育實操培訓為主要功能的南通市學校安全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已正式啟用,體現了安全教育實操培訓的專業性、啟發式、大眾化。
截止目前,南通全市共有1千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近2萬個班級、2萬名教師、近78萬名學生和家長通過“南通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系統開展安全教育和各類專題學習,安全教育實現學生、班級、學校、家庭全覆蓋。學校和教師的安全教育主體責任全面落實,安全教育、專項活動、應急演練和安全提醒的常態化、科學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師生和家長自主安全意識和基本安全技能進一步強化。“南通經驗”把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自主安全意識和基本安全技能有機結合,促進學校安全教育由外爍到內生、從客體到主體、從知識到素養不斷變化,為持續保持教育系統安全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