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紅色基因,薪火傳承”為主題,開展暑期研學實踐活動,重走紅色工業發展之路,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工業報國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砥礪強國之志。
7月上旬,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紅色基因,薪火傳承”為主題,開展暑期研學實踐活動,重走紅色工業發展之路,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工業報國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砥礪強國之志。
活動第一站,學院本碩博學生代表在學院黨委副書記付昌義的帶領下,來到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直屬分院。師生們通過參觀黨建文化展示區,深刻體會到黨建引領科技創新的核心動能。在科研實驗區,同學們實地考察了鍋爐水處理技術、無損檢測等前沿科研項目,并與一線技術人員深入交流,感受科技賦能工業發展的蓬勃力量。
第二站,同學們來到南京鋼鐵博物館,借助動態沙盤、3D影片等現代化展陳手段,沉浸式回顧了中國鋼鐵工業從“一窮二白”到全球領先的輝煌歷程。館內陳列的早期煉鋼設備與現代化智能產線模型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展現了南鋼從傳統冶煉到智慧制造的百年跨越。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工業的崛起離不開一代代建設者的艱苦奮斗,更堅定了“科技報國、制造強國”的使命擔當。
活動的第三站,同學們走進江北紅色廣場。這里矗立的革命先烈雕像無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紀念館內珍貴的史料讓歷史變得可感可觸。通過講解員的認真解說,同學們深入學習了革命先輩“實業救國”的壯志豪情,深刻領悟了“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
在活動的第四站,同學們返回家鄉,深入挖掘本土紅色工業文化。有的走進金陵機械局,觸摸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脈絡;有的探訪“揚州玉器”“橋南鐵匠鋪”“揚州漆器”等傳統工藝作坊,在匠人們的堅守中感悟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這些鮮活的實踐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紅色基因不僅存在于烽火歲月,更深深植根于中國工業發展的每一個腳印中。
此次系列活動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老一輩工業人和革命先烈的艱辛與榮光,更加堅定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信念。暑假仍在繼續,南工大機械學子的紅色之旅也未停步。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將繼續引導學生在“學思踐悟”中深化理論認知,以先輩們的奮斗精神為指引,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勇擔“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歷史使命,讓青春在報國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通訊員 李涵 劉東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張楠
校對 石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